穹顶之下的治污与减排

2015-3-3 23:05 来源: 财新网 |作者: 柯蔚蓝 张希良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专门的策略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专门的策略

  无论是通过排放权交易体系还是税收机制来引入碳价,都是把中国的气候承诺转化为清晰的、以价格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来实现2030年及以后低碳经济目标的最佳途径。这一机制将限制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扩张,有利于低碳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需求。未来几年,在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议程中,环境保护(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将处于优先地位。引入碳价机制将是确保碳减排目标具有约束力的一个有力举措。

  目前来看,构建区域或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市场是最经济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工具。建立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激励能源系统向低碳转型的关键步骤。中国已开始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准备工作,该系统的设计中所作的选择将决定其成本效益。

  例如,目前由政府管制的电价是否允许调整,以充分体现二氧化碳排放价格信号传递?哪些二氧化碳排放来源需要被计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內?如果中国坚持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为目标,在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体系设计是否可以确保二氧化碳排放量被限制在“可接受区间”内?

  政府部门确定了一个与中国近年气候承诺一致的碳排放限额后,应该让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价格信号作为主要的激励来驱动二氧化碳减排。这种基于市场的排放控制机制符合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深化市场改革,建立排污权市场体系”的决定精神。

  碳价将随政策变化(如污染控制措施或能源价格改革)自动调整,并能通过能源系统的演变加强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减排。如果按照规定安装的污染控制设备提高了电力和工业活动的成本,碳价的变化将反映由于费用升高、污染密集工业的减少导致的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通过这种方式,碳价能够确保未来的能源系统转型与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一致。碳价的实施需要企业不仅监控传统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也要监控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发挥二氧化碳价格效力,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应该尽可能覆盖众多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活动。否则,由于碳价可能导致能源需求总量下降,进而使得化石燃料变得更加便宜,减排成效可能会被未覆盖部门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抵消。

  除了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二氧化碳排放价格,对于大型高耗能项目的评价审批也需要和环境影响评估一致,并应将碳减排包括在更广泛的污染减排措施中。

  考虑到未来几十年新建设施的巨大规模,制定积极的环境标准和控制能源密集型投资能够加快低碳转型。项目审批程序还可以成为衡量投资是否响应激励措施(如碳价、排污成本、能源价格改革)的一个手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