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领导调研均关注清洁运输,背后有何深意?

2024-8-2 10:14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宋杨

近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分别赴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市和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期间,均对清洁运输提出明确要求。孙金龙强调,目前很多制造类产业集群企业数量多、运输规模大,但严重依赖柴油重卡,要将清洁运输作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黄润秋指出,要压实重型货车所属单位和用车企业责任,严格落实清洁运输要求。

菏泽、聊城、邯郸、邢台4市均属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根据7月29日通报的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4市均位于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其实不仅这4个城市,从数据来看,虽然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1—6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排名后20位城市中更是占到了16个。由此可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氮氧化物是PM2.5的重要前体物,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60%,根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年)》,2022年柴油货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汽车排放总量的78.3%。而京津冀地区大宗货物运输集中,是重型柴油车行驶最密集的区域,柴油货车尤其是重型货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成为影响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虽然各地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中开展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在柴油车监督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货车司机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货物超载、使用不达标车用柴油、不添加车用尿素或添加劣质尿素的现象突出;有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导致I/M制度流于形式,车辆“带病上路”,超标排放。凡此种种,都使得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难度增加,给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拖了后腿。

治理柴油货车污染,不仅是“十四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三个标志性战役之一,更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一环。为此,既要推动柴油货车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也要兼顾提升标准与强化监管。

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和清洁化推进力度,从源头预防柴油货车污染。2021年京津冀区域公路货运量为26.6亿吨,其中重型货车占比达到83%。大力推进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才是治本之策。要坚持推进煤炭、火电、钢铁、焦炭、建材等行业企业清洁运输,比如中长距离运输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在短距离运输中普及新能源货车。

坚持过程防控,完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全流程管控,突出重点用车企业清洁运输主体责任。工矿企业、港口、物流运输、施工工地等使用的车辆和机械,占我国重型柴油货车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七成以上。抓住了用车大户这个牛鼻子,对移动源污染减排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压实重型柴油车所属单位和用车企业责任,严格落实清洁运输要求,强化车辆排放管控和日常运行管理,加强对违法车辆的惩戒,从源头防控柴油货车环境违法行为。

多部门协作配合,开展重点区域联合监管和执法。2023年7月开始,全国重型柴油货车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在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上,国六b标准比国五标准下降42%。管控重型柴油货车严格执行尾气强制排放标准,对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有积极作用。京津冀三地要加强联防联控,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路检路查工作机制。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应用,建设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平台,探索超标识别、定位、取证和执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