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排放权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的客户经理王振洲告诉记者,碳
市场成交量小主要原因是持有配额企业参与度低。
“我们银行客户有很多,我去过很多有配额的企业与他们谈,希望他们能开户出售配额,但是他们对配额到底够不够均持怀疑态度,都处于惜售状态。”他说。
在5个试点中,
深圳和天津的
碳交易还对符合一定经济条件的自然人开放。王振洲认为,天津
碳市场上成交量不大,但个人业务占了很大比重,碳价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成交量决定的。
“现在每天打电话开户、咨询的基本都是个人。我国的碳市场比较灵活,除了现货交易,个人也可以做类似于期货交易的业务。比如,有人觉得碳价会跌,100元一吨往外卖,最后跌到50元一吨再买回来,这样就赚到了50元的利润,但实际上没有交割,因为个人手上没有
碳配额。”王振洲说。
天津
碳排放权交易计划主要设计者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振清指出,造成企业惜售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配额企业还没有履约,对自己的实际排放量把握不准。
“根据各交易所的规定,每个企业都是3月份开始盘查确定上一年的排放量,而且必须经过
第三方机构
认证之后把配额上缴、注销,到5月底或者6月底完成履约,剩余的才能进行交易。现在进行的都是预交易,企业心理没底。启动碳配额交易就是要告诉大家碳不能随便排放,它是一种资产,碳的定价应该反映这个地区的
减排成本,但是现在的市场没有将其有效地反映出来。”孙振清说。
据易碳家了解到,按照他的说法,减排成本越高,碳价也就越高,交易中的碳价是买卖双方协商达成的。“现在市场上交易不连续,因而显示出的碳价无论高低都是‘个单行为’。例如,广东首单交易价格就达到60多元,是因为卖出这个价格的主要是
水泥厂,它的减排成本很高。”他说。
孙振清认为,真实的碳价应该反映的是一个平均减排成本,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