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清表示,我国的
碳交易试点才刚刚启动,加上配额企业都还没有履过约,应该充分理解当前碳
市场不活跃的现状,但需要逐步完善交易机制、提升能力建设。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目前排放超标责罚得不明确使企业难以进行
节能减排的成本核算,是碳交易机制的一个主要缺口。
“由于
碳排放管理办法不在《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范围之内,所以天津关于碳排放超标的惩罚目前还处于相对真空的状态。今年,天津将订立地方性
法规、制定罚款细则,并突破现有的3万元罚款上限。”孙振清说。
据易碳家了解,从超标罚款数字上看,各地的惩罚力度都不算大。上海规定超标最高罚款10万元,
北京规定重点排放单位超标排放的部分可按市场均价的3倍~5倍予以处罚,
深圳也规定对排放超标部分予以3倍的罚款。
孙振清表示,罚款对于企业来讲并不严重,最根本的是通过“黑名单”制度来约束企业
节能减排。“各试点都在探索,未来超标企业将不再享受配额和各种
政策优惠,名单向社会公布也将造成上榜企业客户流失,这是企业无法承担的后果。如果这套惩罚体系能够建立起来,碳对于企业来讲将变得非常珍贵,企业也就不得不参与到
碳市场当中。当然,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批懂得碳市场和碳交易的专业人才,保证整个交易流程更加完善。”孙振清说。
王靖也指出,尽管配额管理是一种限制,但市场利益的引导会让各个主体愿意加入其中,而且加入越早受益越早。
“现在配额主要是免费发放为主,以后免费发放配额比例会逐渐减少,有偿发放的配额会越来越多,广东省的竞价拍卖就是一种尝试。企业参与到碳市场中就会发现,此举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企业排放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还可以从中获利,实则受益良多。”王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