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浪涌动,鹭鸟翻飞。沿着广东绵长的海岸线,一片片翠绿的红树林在海上星罗棋布,隐藏着点“绿”成金的路径密码。记者近日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作为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红树林营造任务最重、红树林保护修复基础最好的省份,广东发展红树林
碳汇优势显著、潜力巨大。广东积极探索开展以红树林为代表的蓝碳碳汇产品开发交易,不断创新开发交易模式,率先走出我国红树林碳汇价值实现广东新路径。
作为三大典型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单位面积固碳量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是碳汇能力强、碳储存周期长的“蓝碳明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2021年,广东已率先完成全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
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
碳排放。交易所得收益共38.8万元用于反哺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
在此基础上,
深圳积极探索、大胆突破,试点开展全国首个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2023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突出红树林保护活动产生的生态价值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
方法学》,明确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的碳计量方法以及核证、评估、交易登记等程序,为红树林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碳汇提供了规范严谨的评估指南,有效指导深圳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的同时,填补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同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2023年9月26日,依托《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在深圳成功交易。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126公顷红树林保护活动在第一监测期产生的碳汇量约3875吨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以485元/吨的高价竞得,刷新了我国碳汇成交最高单价纪录。此次拍卖圆满地完成了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碳汇资产的一级
市场交易。
有了湛江和深圳的经验,广东进一步开拓创新,首次提出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该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红树林蓝碳碳汇产品范畴,使开展红树林碳汇期货交易成为可能。今年1月,市场期待已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ccer)正式重启。目前广东正采用CCER方法学在惠州、湛江等地市创新打造红树林碳汇权交易试点,形成红树林碳汇期货产品以实现红树林碳汇资源的提前变现。
7月26日,惠州市惠东县红树林造林项目10年期红树林碳汇开发权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顺利交易,由广东能源集团
节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万元竞得。本次交易创下当前国内总量最大、数额最高的红树林碳汇交易纪录,开创了全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的先河。
湛江起笔,深圳破局,惠州试点……多点开花、串珠成链,这是广东全力发展蓝碳碳汇经济,创新以红树林为代表的蓝碳产品开发交易模式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