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们目前对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低碳农业技术是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效益型技术,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但低碳农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风险依然较高,其比较优势还未充分显现。目前,化石能源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的增产效果明显,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形成一定的依赖,农业生产“多施肥、多投入才能高产”的观念普遍存在,农户习惯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实现增产。在当前保粮增产经济利益至上理念支配下,人们自然会对低碳农业技术的增产效果存有怀疑,未充分认识其真正的增产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价值。由于这样的认识偏差,导致低碳农业技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均出现不足。政府缺乏对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农业科研部门对低碳农业技术研发重视程度不够,低碳农业技术成果数量不多,实用性不强;农户基于理性选择,对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持观望态度。
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低碳转型。而科技创新一靠技术,二靠投入,三靠推广应用。目前,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研发的针对性不强,农民急需的农业科技还没能实现很好的创新突破。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石油化学品减量及替代技术的研发不力,高碳农业科技的依赖性自然较强。
再加上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足,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农业科研人员流失严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使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受到阻碍.总体来看,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导致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效能不能有效发挥。
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到农户应用是一个过程,研发成功之后需要通过技术推广服务加以应用。
如果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者足够信任,会很快接受技术服务并加以应用,缩短时间,提高技术应用的效率。而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者社会信任缺失就会对低碳农业技术创新构成障碍(图3).作为农业技术采纳的主体,农户一般不会轻易相信农业科技服务推广者(业缘)的宣传,而会通过观望、试用来判断该项技术的好坏,亲戚朋友(亲缘)和同乡(地缘)的示范效果尤为重要,这会拖延新技术的使用及生效的时间,造成效率的损失.同时,农业技术应用受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周期性较长、风险性较大。如果技术应用失败之后的损失无法分散,由农户独自承担,农户就会对农技推广部门失去信任,即使有更好的低碳技术出现,农户也会形成抵制,延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后续农业科技创新更大的效率损失。再者,受农户能力的限制,在技术推广中,农户往往难以完整地掌握技术含量较高的低碳农业技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继而产生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不信任,最终影响更多农户对低碳农业新技术的有效需求。
实现低碳农业技术突破,研发人员是关键。目前农业领域科技人员数量不足,人才流失
问题严重,制约低碳农业科技研发的重大突破。尖端人才的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成为影响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再加上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难度大、周期长、待遇低、条件差,激励机制不健全,加剧了人才流失。据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1996年末全国农村农民科技人员达271.7万人,占全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总数的0.64%,但到第二次农业普查时,2006末降为207万人,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仅有12万人。目前,农技推广队伍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员没有受过正式农业科技方面的教育。
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是关键,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农户对农业科技需求主要受家庭收入及非农收入比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健康状况等农户自身状况的影响.低碳农业科技含量高,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和科技素质。
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员不到一半。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2006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很难适应低碳经济形势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