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碳汇经济新探索:从茫茫林海到“碳票”变现

2024-8-28 11:19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董浩

茫茫林海如何变成“碳汇”,增绿又生金?对于浙江省丽水市来说,“卖碳”“卖空气”早已不是新鲜事。

早在12年前,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以一场“空气拍卖会”将三个村一年的休闲养生游客组织权,以174万元的高价落锤成交。2024年初,遂昌县8个乡镇强村公司和4个国有林场,还收到了由丽水市林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放的林业碳汇交易价款,共计30.7余万元。

“点碳成金”带来的价值之变,体现丽水的“碳”索之力,折射丽水的碳汇改革之效——森林碳汇让“林票”变“碳票”,最终变现到村集体或村民手中。

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从这个角度看浙江丽水,这里拥有林地面积20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7%,位列全省第一。丽水市还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首家森林碳汇管理局,开发上线全省唯一的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近三年丽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增幅达8%,总量达6200万吨。丽水的碳汇能力稳居全省第一。

林子更多更绿了,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何“变现”就是关键一环。

“茶园规模扩大,制茶设备升级,茶叶的数量和品质一年比一年提升。”在龙泉市官埔垟村,村民李汉青指着自家的茶园,欣喜地说道,“自然生态好,茶园也得到良好发展,几年前我用80亩山林的‘碳汇证’,实打实换来了活钱。”

李汉清经营的家庭农场,以茶叶种植为主。2021年,茶园种植规模扩大需要额外的资金周转。正在李汉青犯难时,龙泉市推出了“林业碳汇贷”绿色信贷产品。通过碳汇量换算等手段,李汉青获得了质押贷款20万元,用于承包80亩林地森林的养护,这也是全国首笔林业碳汇“未来收益权+保险单”。

同一年,官埔垟村的碳汇森林经营碳汇普惠项目全方位推进,先后达成3笔“碳汇交易”,涉及林业碳汇减排量582.32吨,为官埔垟村创造了5.8万元的碳汇收入,创下彼时丽水市碳汇交易金额新高。

碳普惠市场交易探索实践中,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出台了全省首个地方碳汇方法学——《浙江省森林经营碳汇普惠方法学(试行)》、全国首个规范以竹代塑等竹材料替代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方法的地方标准,即《基于项目的碳减排量核算指南 竹材料替代》,还依托“碳汇+金融”,创新推出碳汇贷、碳汇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

浙江佳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以竹代塑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的试行企业。“公司每年消耗毛竹量10.5万吨。核算标准发布后,企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碳减排量,都将可能为公司带来不菲的碳交易收入。”公司总工程师何生亮表示。

以这家企业的项目为例,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排放权交易中心工程师张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竹材料替代塑料生产地板,每年可减少使用1.34万吨塑料,各关键环节的碳减排量为3.7万吨二氧化碳。根据浙江碳普惠交易成交价格80元—100元/吨来测算,仅此环节,理论上该企业的碳普惠交易收益最高可达370万元。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强村公司的账户上,记者可以看到记录着一笔笔购买二氧化碳森林经营碳汇的汇款: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购买300吨,折合收益3万元;浙江嘉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购买1000吨,折合收益10万元……

“通过市生态产品交易线上平台,2023年我们就完成森林经营碳汇普惠交易6笔,经营性收入达24.76万元。”大均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村民增收,并实现共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均乡的实践是丽水不断释放碳汇红利的缩影。以“浙林碳汇”区域交易为例,丽水开展各类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交易,运营一年多以来,累计完成交易684宗,成交金额56.23亿元,带动全市1303个村集体增收7亿元。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在丽水,小到个人的低碳绿色生活,大到企业的减排生产经营,将碳汇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碳汇“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已然成为丽水持续探索碳汇惠民共富的新路子。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