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59+1”个行业单位减污降碳有了明确目标

2024-9-2 13:45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轩瑞雪

  在浙江省温州市,一些新建项目进行环评审批时,还要严格测算碳排放值数据。这是温州市“59+1”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参考值的发布带来的变化。

  自2012年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以来,温州市不断探索全域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积极打造东部沿海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城市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
  
  推行碳排放测算标准化,助企低碳转型
  
  去年11月,温州市发布了“59+1”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参考值,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南。

  据了解,“59+1”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参考值,是对早前国家和浙江省发布的火电、钢铁石化造纸建材、印染、化工、化纤、有色等九大重点行业参考标准的有效补充。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的张慧介绍,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由“项目满负荷运行时碳排放总量”除以“项目满负荷运行时工业总产值”得出,即每万元产值的碳排放量。“温州普遍以轻工业为主,企业具有点多、量大、面广等特点,‘59+1’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参考值,不仅弥补了省部级标准只涉及部分重点行业、无法覆盖广大中小企业所属行业的不足,又契合了温州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企业如何根据“59+1”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参考值进行减排?张慧举例,以窗帘、布艺类产品制造来说,每万元产值的碳排放量为0.77。“若低于该值,说明企业的碳排放行为满足行业水平要求;如果高于该值,我们会指导企业对工艺、用能、设备等进行适当调整,直到满足行业碳排放参考值。”

  张慧表示,对于新建项目,在进行环评审批时,就会严格环评测算数据。截至目前,温州市已有超过1000个项目完成了碳评纳入环评试点。
  
  减污降碳增效能,打造“温州样板”
  
  作为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城市,温州市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注重协同增效,探索创新低碳生活的“温州样板”。

  温州市发挥规范引领作用,制定《温州市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等地方性规定,将通风廊道布局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市政地下管廊工程,依托金风科技打造完整的海上风电现代服务产业链,同时布局新型零碳产业园。

  温州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低工业碳排放强度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改造,推动园区、企业、产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升级。

  比如,乐清市以低碳化转型为产业导向,推动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向新能源产业链转型延伸;平阳县推动皮革行业“一张皮”向低污染高产值的宠物行业“一条链”转型升级,形成“技术革新—减污降碳—降本增效”的良性循环。

  作为绿色低碳企业建设减污降碳协同示范单位,巨一集团早已采用水性胶水代替溶剂性原材料,减少VOCs和二氧化碳排放。2008年至今,巨一集团累计投入智能化升级改造资金超亿元,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再持续投入1亿元进行产业智能化改造。巨一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勇江表示,将从管理体系更新、提高资源可回收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等方面着手,持之以恒打造绿色低碳型企业。
  
  以试点建设为引领,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绿色转型的浪潮中,温州以试点建设为引领,不断探索出绿色转型的新路径。

  走进鹿城区大南街道,街道两旁,垃圾分类精准高效;屋顶上,光伏板熠熠生辉。作为首批省级低(零)碳乡镇(街道)之一,这里正悄然发生着蜕变。

  大南街道的实践,是温州低(零)碳试点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温州已创成8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13个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和106个试点村(社区),这些试点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理念贯穿始终,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企业同样是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华润电厂二期项目通过创新应用清洁化、循环化技术,实现超低排放,每年可减少燃煤用量5.3万吨。乐清电镀园区作为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通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整个园区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正泰电器以其全产业链绿色布局和节能降碳领域的卓越实践,成功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实现从生产到供应链的全方位低碳跃迁。

  近年来,温州市还锚定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的目标,加快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链。2023年,全市新能源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4家,产值突破1511亿元,同比增长11.3%,居全省首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