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同向发力。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双碳”战略,推动碳达峰
碳中和。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并加快“双碳”战略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工程教育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连接“双碳”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还与行业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紧密相连。“双碳”战略不仅为工程教育发展提供了驱动力,也迫切要求工程教育体系内化“双碳”理念,以促进战略的有效实施。
推进“双碳”融入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双碳”融入工程教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下创新工程教育的载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的工程教育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双碳”战略目标融入工程教育体系是教育育人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载体。
“双碳”融入工程教育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能源体系建设与工程科技水平发展密切相关,工程教育必然要紧密服务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任务,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知识体系内容,以适应和满足“双碳”发展的科技需求。
“双碳”融入工程教育是促进工程教育教学体系适应国家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
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这一系列的碳
减排路径实现过程均需要有相应工程科技学科背景的人才参与。工程教育体系势必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需求,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加快推进“双碳”融入工程教育体系建设
工程教育体系是围绕工程学科领域的教育过程而构建的教育系统,其内涵包括知识、技能和实践三个方面。绿色工程教育融合了从生态文明到人文、哲学、社科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面对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要培养具有绿色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造福人类的新一代工程师。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工程教育体系需在知识、技能、实践三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和能力。
工程教育体系的要素包括师资、教材、课堂和实践等方面。师资是工程教育体系的核心,拥有一支具备低碳意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工程师的关键。在教师培养培训环节要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研究的最新成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要求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要注重将绿色低碳纳入工程教育学生培养的各阶段。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应结合“双碳”战略更新教材内容,融入低碳理念和绿色技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应将低碳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双碳”战略实施路径相关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低碳实践能力。
工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包括学科设置、专业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工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应进行相应调整。在学科设置方面,应增设与“双碳”战略相关的学科,以适应社会对低碳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双碳”战略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方面,应增设与“双碳”战略相关的课程,完善低碳课程体系建设。其中,重点是在学科建设上,需紧密围绕“双碳”战略部署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交叉学科建设,深化绿色工程教育,优先布局重大基础前沿学科,将绿色低碳前沿技术与重大突破纳入工程教育体系。“双碳”战略将催生一批具有商业应用潜力的热点领域。促进课程系统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卡脖子”技术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上重点布局。以塑料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为例,其涉及环境工程、产业生态学、材料、
化工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系统,建立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体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综合性,在国际热门研究领域上具有前沿性的产出。
拓展“双碳”战略融入工程教育体系路径
将低碳教育理念贯穿工程教育。在工程教育过程中,应强调低碳环保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的责任和作用,并引导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师资队伍的低碳意识,使其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低碳理念和知识。
完善低碳课程体系与
认证体系。增设与“双碳”战略相关的课程,如
碳排放核算、清洁能源技术等,使学生具备低碳技术和相关知识。将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工程教育认证中,推动“双碳”战略与工程教育发展的
政策协同、管理协同与技术协同。
加强产教融合与实践。通过实验、设计、计算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体验“双碳”战略的实施过程与成效,培养其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2023年7月发布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要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
节能工作。我们迫切需要将“双碳”目标融入工程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推动产教融合,打造工程教育体系新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
开展国际工程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举办碳中和领域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高端
论坛,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建设碳中和国际工程教育合作创新平台,推动国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所属高校参与国际碳中和领域科学研究计划和工程。
发挥工程科技高端智库的引领作用。要积极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在工程科技领域开展持续性、储备性、前瞻性战略研究的优势,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需求,为工程教育体系学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与研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