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是否减产,洒扫能否到位,工地裸露土地是否苫盖……包括雾霾在内的环保
问题越来越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京津冀联手治污的提案数量增多。“空气没有行政区划,应对雾霾必须群防群治。”这成为来自河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心声。
化解过剩产能 推动产业升级
“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发以来,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但治理雾霾所取得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去年年底的‘APEC蓝’,再次说明雾霾不是不可战胜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表示,河北省通过环境治理、环境标准的提升来倒逼企业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
陈国鹰介绍说,河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重
化工业偏重,
钢铁、
水泥等本身是耗煤大户。“河北省从压减过剩产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等6个方面采取了系列组合拳,成效很明显。2014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2%,超额完成了国家给河北省下达的4%的目标,PM10降低了13.2%,特别是二氧化硫降低了25.7%,今年1至2月份,PM2.5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1%。”
“生态环境在协同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大气环境治理,各自为政,独立治理,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陈国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要先行,三地要尽快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在京津冀主体规划出台后,还应该专门制定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