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新能源”的优势与产业共融思考——以江西省为例

2024-10-10 14:1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黄小庆 姚金贵 胡敏华 朱文兴 吴一丁 邱俊柯

依托有色资源建立的新能源产业具有显著优势,例如新能源的发展特征可以融入有色的行业特色,凸显“有色”和“新能源”双产业的共融优势。但近些年来,新能源的末端应用产业领域波动剧烈,导致其上游有色产业发展非常不稳定,“有色新能源”的契融共促密切度不断下降。根据“有色新能源”双行业的相关优势与缺陷、未来发展趋势,来寻找一条可以走出“有色新能源”双产业共融新模式和碳减路径,以江西省为例,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贡献。

一、“有色”产业优势

以江西省为例,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矿产基地之一,矿产资源配套程度相对较高。江西的铜、钨、稀土、铀、钽铌、金、银七大类矿产,素有“七朵金花”之称。在已探明有色金属矿储量中,江西的铜、钨、钽、铯、铊、钪、金、银、铀等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铜占全国工业储量的三分之一,钨矿储备量居全世界第一,铀矿储备量居亚洲第一;稀土、锂、铷等居全国第二位,铋、铍等居全国第三位,钼、铌等居全国第四位,锡、锆等居全国第五位。硅属于半金属元素,归类为有色金属,大量应用于太阳能光伏板和芯片制造。稀土资源中,江西省所特有的离子型稀土被公认为价值最高、最为稀缺。

二、“新能源”产业优势

新能源发展的本身对未来“碳减”的路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相关产业向“双碳”转型对未来碳排放相关产业新布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新能源领域主要包含众多零碳和低碳产业,除新能源获取相关产业外,还包括新能源存储、传输、高效使用等产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江西省宜春市新引入的“百亿”锂电新能源项目,目前该市共有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1家,拥有主板上市及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19家。这些企业涵盖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己基本形成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

三、“有色新能源”产业共融思考

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对有色产业的需求还是很大,依赖性很强,新能源行业的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会大大拉动对上游有色金属产业的需求供应,而新能源如光伏、风力发电、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得到有色行业在需求的有效保障亦会带动新能源行业的稳定共融发展。两者相互依托,有效融合,甚至在关键具体领域相互成为对方的需求端与供应端,可以实现“有色-新能源-有色-新能源”在“有色原材料供应-新能源产成品产出-有色原材料利用新能源进行生产-新能源产品利用有色原材料进行新增扩能”这一新的共融模式,例如锂电新能源的生产离不了有色资源“锂”的供应,“锂”供应越稳定越有优势必能更好保障锂电新能源的产出,保障全产业内外乃至全球对其的需求,同时,锂电新能源的产出需要在其他有色所构成的基础生产设备的扩容而得到锂电新能源产出的新增,进一步增强对有色产业的依附性,在这一内外循环的互融共促下,实现“有色新能源”双产业的共融发展与有效提升,最终达成“有色新能源”双产业区域内小循环共融,“有色新能源”双产业全球格局下的大循环共融。

新能源产业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如风电、光伏、水电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游金属原材料的供应,相关的金属新材料迎来春天,而有色产业在低碳发展路径方面更加离不开新能源产业的支撑与技术扶持,总体来说,“有色新能源”双产业双循环共融的根基还是在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末端需求为发展基石的新能源产业是“有色新能源”双产业共融的指挥棒和扰动器,只有清晰新能源产业对有色的需求以及新能源“碳控”条件,才能更好布局“有色新能源”双循环共融的保障机制,并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耦合,实现新能源梯级利用和双产业共融循环。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