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费尔普斯:中欧美新经济背景下的转型之路

2015-3-17 08:42 来源: 新浪财经

埃德蒙•费尔普斯:中欧美新经济背景下的转型之路

编者语:本文是06年诺奖得主费尔普斯在第三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的主题演讲,费尔普斯在峰会上对新常态下的中国、欧洲和美国经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世界各个经济体都缺乏创新,中国、欧洲和美国都应找到相应的方式推动本土的创新,在这点上,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却是同舟共济,只有推动本土创新才能够实现大繁荣以及持续的发展。

文/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我们今天的会议的主题显示现在世界上的几大主要经济体欧盟、美国以及中国都进入到了他们各自的新常态。那么这样一个主题其实对于我来讲不管在什么样的一个角度来讲或者是发展速度来讲都意味着这种新常态其实对于我们是并不足够好的一种常态。这些经济体的确能够提供摆脱贫困的一条逃脱之路,让我们能够减缓现在这样的这种大危机给我们产生的影响。但是现在欧洲缺少自我的支持,美国缺少广泛的繁荣性,那么所有的这些经济体包括中国,其实在不同的程度上都缺少人民层面上的繁荣。首先我想来讲一下欧洲的经济,因为今天我们好像没有谈很多的欧洲的情况,欧洲现在的确是深陷泥塘,我们讲的没有很多。但是我是稍微希望能够来把这个欧洲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试图建立一种联系,以及和中国的经济建立一种联系,让大家更好了解一下。首先欧洲的经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如果用GDP来衡量的话,那么欧盟经济体的规模是非常大的,它比美国更大。那也有可能比中国的经济体更大,但是欧盟经济体的这种衰落现在是减少了欧美进口的价格,这也就是会降低欧盟以外海外出口商的收入水平,就像中国出口商的收入水平。会减少欧盟经济的价值,也会减少海外生产商的生产成本。欧洲过去一百多年以来都是新产品主要来源地以及科技以及文化创新前进的关键来源地,我们如果现在看到欧盟没有办法恢复它的这种辉煌过往的话,其实所有的人都会从中遭殃。过去二十年来讲,现在欧盟经济体状况都并不是很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而且现在我们在这2015年也看到了欧洲的总体的产出,它的总GDP是比之前的这种趋势路径之下要低不少,也就是说,比我们如果能够通过历史数据一直到1995年之前的历史数据所做出来拟合这样一个趋势线低很多。

然后现在欧盟的经济学家们大体上都同意说现在其实欧洲的经济体本身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没有什么需要这种结构性大改大变的这种问题,不需要所谓企业家精神或者创新性的思维出现大幅性的改革。然后我觉得其实有一点还是我们应该称赞的,也就是说,这些经济学家他们的确是关注到了欧盟了经济体现在的确并不是特别强劲,他们也是做出了一些的诊断和预测,有一些我们也是应该倾听的。的确从中也是可以学习到很多,能够支持我们自己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的经济学家都谈到了竞争力的损失,尤其是在欧盟的南部,比如说像希腊、意大利还有西班牙,他们认为产出现在是比较低,跟之前的这种趋势的路径来比,现在的产出水平比较低。背后的原因现在工资涨的太快,快于生产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削减他们的产出,这其实是一个工资不匹配经典案例。德国经济学家赞成在受影响的经济体里下调工资。凯恩斯赞成进行货币刺激的政策,来增加相对于工资的物价总水平,以及国家要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资,来创造更多的就业。之所以取得这样一个视角,背景是现在生产力出现了非常大的下降,使得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都从中遭殃,但是1998年前后的出现的事情,在2005年使得英国从中遭殃。那么我们知道尽管现在德国和英国的工资率的增长总体上来讲和生产力还是比较匹配,没有涨过快。可是它的就业水平却还是止步不前,另外再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在九十年代繁荣时间段里面,工资大大超过生产力的增幅。比如说2000年之后前几年在法国又出现工资水平上涨过快的情况,在希腊又出现了更大的问题。这些工资不匹配可能非常好的解释为什么现在就业出现了很大的下降,也就是相当于总人口下降,就业比例是出现很大的下降。从1990-1995年,从2010-2011年时间段意大利和西班牙出现了很多的下降,后来在希腊出现下降。然后再意大利、法国以及最为明显的德国,现在也看到了占总人口就业占比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出现下降。

那么主要是这样的,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然后后来八十年代是在法国,现在这个占人口就业总占比的比例出现了更大的下降。这些就业的下降是由于工资的不匹配造成的吗?是不是就业总体下降可以视作市场的失灵,当然不是。我们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由一系列工资不匹配的积累造成我们现在就业不断下降,因此产出也下降。因此我们现在产出没有跟得上原来历史路径趋势发展脚步,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因素同时发生作用,使得我们产出水平低于历史趋势的路径。现在应该是有两大的因素,从一个经典的角度来讲,之前早些时候我已经谈过一点,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供给的萎缩其实造成了就业率的下降。因此也产生了产出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欧洲的财政大肆支出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就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这一阶段的十年里面,造成了它的产出的缩减。比如说在希腊、意大利,以及不太明显的法国,有很多的减税以及支出增长的情况。使得家庭对于自己工资收入的私人财富的估值进一步增加,还有就是对未来的福利领取的进一步扩张。这也增加了人们对自己相对于收入水平社会财富估值的进一步增加。这些国家中的很多员工,已经失去了努力工作的一些激励。而且很多的家庭的劳动力的参与率也有下降,要么就是进入工作场合的年龄往后推延或者提前退休。凯恩斯观点是什么,他是另外一套理论,因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家庭财富的增加,其实是增加了就业,因为他们能够促进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南欧要想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是需要更多的财政上的大笔的支出,而不是财政紧缺解决现在就业下降的情况。在凯恩斯的角度里,总需求是很重要的。总需求是就业的下降背后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就业下降问题要提高总需求。我们在经典理论和凯恩斯的理论之间的确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觉得更大的我们要看到的森林,也就是说现在的产出损失其实主要背后的原因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之后,主要由于欧盟生产率大幅放缓。

产出劳动生产力的下降主要是有两个因素导致的,一个是六十年代欧洲在创新方面出现了下滑,欧洲在二战之后创新同之前一百年相比,的确做的不是很好。此前一百年欧洲一直是创新创业的源泉,而现在的情况导致欧洲完全要依靠美国创新的结果来提高他们持续的劳动生产力。但是到了七十年代,美国的创新也下降了,这样的话也影响了欧洲,但是美国的创新的结果形成的积累在,欧洲可以继续学习美国这个创新,来获得这个经济的增长,保持这个增长的势头。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因为美国也没有完成创新,所以使得欧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因此,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欧洲的劳动生产力急剧下降,现在到了2015年初,可以看到欧洲,特别是南欧劳动力生产率急剧下降,就业也急剧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于金融危机中,政府是否能够保持经济的稳定,采取合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表示担忧。使得南欧很少有企业做投资,所以就不会招更多的员工,也不会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是就算欧洲能够很快地从这次衰退当中恢复的话,不管是北欧还是南欧,必须还要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们的经济在这二十年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不可能有很大的恢复,他们的劳动生产力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为什么呢?因为欧洲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的雇员很少能够找到具有挑战性和吸引,需要大家发挥创造力的工作。更糟糕的是,欧洲现在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已经有差不多五十万年轻人到海外去开始新生活,因为在本国找不到有吸引力的工作。如果欧洲这样的大量流失青年人才,又如何走出目前的经济泥潭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经济的下滑一方面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的一些隐患。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的经济情况,六十年代末美国也出现了劳动生产力的大滑坡,总要素劳动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从1922年开始他一直保持平均为2%的年增长率,但是到了1972年降到了1%,包括我本人也很难来猜测这会导致怎样的悲剧结果。劳动生产力的下降唯一一个可行的解释,就是六十年代美国的总体的创新能力下降了,在华尔街我的这种解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的拒绝,他们说难道你不知道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吗,马塞诸塞州的线路,这两个地区都是创新创业非常活跃的地区。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区域性的现象,而且他们涉及的行业也是有限的,总体上来说美国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创新能力急剧下降,。所以对于硅谷和马塞诸塞州弥补了美国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几乎完全消失的创业能力,确保美国总体上来说保持创新创业的势头,将美国的经济提升上更高的台阶的说法,我表示怀疑。也有不少学者同意我的观点,美国有一个著名创业家也是著名的投资者皮特,他对硅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硅谷不再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他做的很多创新活动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一些研发,而不是说根本性的创新。那么为什么会导致美国的创新能力急剧下降,以至于创新结果现在差不多都已经枯竭。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的激情,这种动力现在没有了。以前美国的年轻人会被灌输这种创新的激情,让他们去冒险,激发他们这种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创新创造为世界带来不同,为这个世界带来美好的东西。但是现在却不再是这样了,在最近这个几十年,这种创新精神,可以说被一种新的思潮所阻碍了,这个思潮是什么呢?那就是父母、朋友,包括整个社会它会希望年轻人去做一些保险的事情,不希望他们去冒险,他们往往会劝服年轻人毕业之后去找高薪的工作,而不是去冒险,去创新,去创造,去创业。

这种病态的物质主义使美国商业以及金融的短期行为非常猖獗,年轻人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愿意去冒险,去接受挑战。不再愿意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他们的人生的演绎到极致,而是去过着平庸、安全的生活。同时对于创新更大的一些阻力也发生了,那是什么呢?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会说服他们的政府去抵抗为创新所付出的努力,因为创新很可能会打破原来的格局,破坏他们的既得利益。一些政治家也觉得他们必须研发新的产品和方法,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注定会失败。因为我们知道国家将会保护现有的公司,使得他们市场份额不被侵蚀。因此对于未来,我认为美国的生产力和工资将会出现一个接近乎停滞的状态,而缺乏这种对人有吸引力的创造性工作,将会导致就业的疲软。这跟欧洲不一样,但是如果能够有新行业不断推出新的方法,不断取得成功,我想这将不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到了2015年,美国是在长期停滞的状态之下出现了繁荣。欧洲还是在衰减的过程中,那么实际上在停滞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就没有繁荣的一个阶段或者衰退。实际上美国正是处在这样的繁荣之中。繁荣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导致的,一个方面是页岩气技术,美国有大量的创新想法没有得到利用,而现在这些想法正在逐步得到尝试。另一方面,在美国还有大量留存收益,现在也开始对这些留存收益进行投资。对于美国来说,很多人写了文章来去提出这样的设想,认为美国因为没有走财政紧缩的道路,才使得美国经济获得复苏。但实际上,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的支出并没有永久性增加,仅仅提供了一些临时性支出的举措,这些举措现在已经过期了。同时也没有永久性税收减免,相反在美国很多税率都提高了,大量政府的员工被辞退,使得美国政府更加精简。也许在未来一两年之内,很多的繁荣都是短期的。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中国的经济,我们都知道中国通过一系列的贸易投资,还有劳动力、技术的转移,包括海外技术的转移,使得中国取得工资的大幅增长,更好的就业。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经济增长的源泉只能够走这么远,它并不是毫无限制。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这些源泉已经出现了收益递减的迹象,另外中国需要提供更多的的工作机会,使得人们能够去找到具有吸引力的工作,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我想在这个角度,中国将会和欧洲和美国站在同一条船上,我们知道这三大经济体的新常态是不一样,但是我们却是在同舟共济,在同一船上,我觉得这个创新的角度,中国和欧洲和美国都是如此,找到相应的方式推动本土的创新,才能够实现大繁荣以及持续的发展。

到底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有很多的答案,到底有什么样的推动的因素能够来推动创新呢?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推动活力创新的火花,让它们燃烧得更加旺盛。还有一点,我们应该进一步消除那些阻止创新的障碍。使得创新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而不是受到限制。我想在创新的角度来讲,中国、美国和欧洲实际面临的障碍是一样的,要持续地推动经济增长,要实现大繁荣,我们都面临这些挑战。要想成功实现大繁荣需要我们去解决同样的一些根源性问题。我的演讲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