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公布了2023年度“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其中,《南京市栖霞区打造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模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南京市唯一上榜案例,也是
江苏省在生活垃圾领域唯一上榜案例。
聚焦重点项目,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在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转型之前,栖霞区厨余垃圾大部分依靠区外末端设施处置,约58.6%的厨余垃圾送往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置,34.2%的厨余垃圾送往城南垃圾转运站,7.2%的厨余垃圾送往明珠肥料厂进行利用处置。栖霞区餐厨垃圾主要由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处理,另外全区共有两座小型餐厨垃圾分散处理设施,处理规模约28吨/日,本地处理能力不足。
“我们通过对区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处置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厨余垃圾综合利用存在‘梗阻’
问题,区域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也存在缺口。”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袁雪飞介绍道,为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推动区域餐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栖霞区政府、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约2.64亿元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置厂。2022年5月25日,餐厨垃圾收运处项目正式调试运营,设计总处理规模为230吨/日(其中餐厨垃圾200吨/日、废弃食用油脂30吨/日),打造栖霞区餐厨垃圾全量利用模式。
“栖霞区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是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始终积极推动项目落实。”袁雪飞说,“餐厨垃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推动全区餐厨垃圾处理由零散式向集中式转型,不仅解决了餐厨垃圾量大、难处理的
难题,还生产出高价值的工业原料、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增收双赢的效果。”
截至目前,栖霞区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8.44%,在南京市处于领先水平。这一项目可以有效在生活垃圾领域实现减污降碳,为推动栖霞区乃至南京市“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政企合作,创新技术助推餐厨垃圾运处一体化
走进南京玖生渼餐厨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一个个大型的白色罐体映入眼帘。运送餐厨垃圾的车辆沿着坡道有序驶入主楼,进入封闭空间,开始集中倾倒垃圾并进行机械预处理。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这里闻不见什么异味,也没有成堆的垃圾裸露在外。
“奥秘就在眼前这些白色的罐体中,前方小型罐体依次为均质罐、消化罐,后方两个大型罐体为厌氧发酵罐。”公司生产负责人梅文翔说,“这个项目采用了‘机械预处理+湿式厌氧消化技术’,餐厨垃圾经过机械预处理和离心分离后,就会形成油、渣、水三种产物。提炼出的油可以用作生物柴油、
航空煤油,实现资源再利用。渣类物质经过湿式厌氧发酵系统产生沼气,在进行净化后实现热电联产,产生的污水进行达标处理。”
多域发力,“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
2022年以来,南京市按照“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固体废物重要领域,推进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聚焦重点“无废细胞”建设,多措并举、多域发力。
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植物秸秆、中药渣、餐厨尾菜、园林绿化树枝落叶等有机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专业生产有机肥企业,通过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两年前,我们的有机废弃物处理量很庞大,秸秆约1.7万吨,餐厨尾菜4000吨左右,园林绿化枯枝落叶5811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平均收贮各类农作物秸秆5万吨以上,从2007年至今,累计处理各类农作物秸秆达100万吨以上,助力解决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产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有效提高区域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
南京年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有效解决了农林废弃物难题。2020年,该企业在大棚村规划建设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基地,利用秸秆、稻壳、园林绿化、竹木加工剩余物等农林废弃物制备炭基肥料,改良、修复土壤,促进绿色粮食、安全水平产业链建设,打造了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模式。
“基地现在已经正式投产运营,一年可吸纳3万—4万吨秸秆,产出约一万吨生物炭,让农林残余生物质炭化还田,变废为宝。”企业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