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家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桑沟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栏湾2个湾区的13处海湾入选首批省级美丽海湾;北部海域实现美丽海湾全覆盖……一个个美丽海湾展示了
山东省威海市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生态空间,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威海市依托优势海湾、海岸资源,按照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力争完成到2027年全域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任务,全市27处主要海湾全部达到美丽海湾建设要求,推动美丽海湾建设从局部重点整治到全局系统治理转变。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威海市作典型发言。
威海市积极构建美丽海湾建设体系。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到精致城市建设框架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监管、规划引导等工作体系。持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搭建起美丽海湾建设的“四梁八柱”,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地市级海岸带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划定开发红线,进一步明确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要求,对高耗能、高排放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将“陆海统筹、以海定陆”理念融入各项规划编制全过程,先后出台20多个专项规划,配套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管理等约束性制度,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与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有机衔接。2024年,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共80个,总投资19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1亿元,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科学构建美丽海湾治理体系。强化污染防范,统筹推进陆、岸、海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巩固全市海域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标本兼治开展入海排污口巩固提升、渔港环境整治、岸滩垃圾防治、入海河流总氮控制等专项行动,强化“从河流到海洋”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春季夏季航次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仍为100%。
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大力开展清养殖、拆散乱、修岸线行动,近年来,累计修复受损岸线12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超过1200公顷。开展全市范围的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及海湾精细化调查,系统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及变化规律,服务海洋生态环境监管。
水清滩净的良好环境不仅提高市民亲海幸福感,形成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动图景。
着力构建美丽海湾保护体系。坚持保护为先,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推动海水养殖业加速向绿色集约转型,创立桑沟湾“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年产增加30%,固碳量11.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2万公顷,被联合国和亚太水产养殖中心向全世界推广,威海市获评首个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
引进建设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全国率先推出“海洋
碳汇贷”,极探索蓝碳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中国人寿财险荣成公司在全国首创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对东楮岛100亩海草床完成投保。首创海草床、贝类养殖碳汇指数保险,推动“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努力把美丽海湾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效益”、发展“高质量”。依托双岛湾、逍遥湖、天鹅湖、东楮岛等海草床生态资源,荣成天鹅湖通过海草床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1万多只大天鹅越冬,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天鹅观赏地,带动摄影、绘画、科普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
全面构建美丽海湾监管体系。构筑生态保护屏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水平。深入推进双岛湾—威海湾区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加快开展海洋垃圾循环利用试点,探索“蓝色小屋”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新模式,推进海洋垃圾多元共治和循环利用,探索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海洋减污降碳新模式。
积极推进湾长巡湾、港长巡港、警长巡岸、村长巡片“四长”联勤共治,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河湖湾“三长合一”管理模式,建立“林长+河湖长+湾长”湿地联合管护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能力,合力推动全市海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形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合力。形成“河湖湾联管、水陆岸共治”局面,截至目前,联合巡湾11万人次、有效整改
问题1.3万件。将海洋环境风险源清单纳入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范围,共计抽查检查23家次,暂未发现涉海洋环境风险违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