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能替代,建设绿色家园
有报告指出,国内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煤炭44%、石油25.5%、电能21.3%、天然气4.8%、热力4.4%。这说明,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能源,仍有很大空间可推广。据统计,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以下降4%。
另据统计,煤炭集中发电的污染处理效率远远高于分散燃煤,排放量比分散燃烧减少70%以上。我国分散低效燃煤、燃油浪费的能源超过1.2亿吨标煤,约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5%,相当于30%以上的进口原油被白白浪费。
因此通过集中发电,提高电能使用比例,可以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国网
福建电力坚持以“政府主导、电网推动、社会参与”的形式,发挥电能清洁、高效、便捷的功能,面向终端消费
市场,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柴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大力推广电锅炉、电窑炉、以电代柴等12项电能替代技术,建成德化电窑炉、福州电锅炉、泉州电制茶、三明电烤烟等6大示范工程,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减少燃煤、燃油污染,保护青山绿水。2014年,国网福建电力实现电能替代电量18.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直燃煤9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
泉州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年产值达百亿元。平均1亿元产值需烧掉10万立方米木柴和1.26万吨煤。但德化却被称为“福建省最适合人居住地”,其森林覆盖率达77.3%,为全省首位、全国第29位。这要归功于电能替代。目前全县有234户、约70%企业使用电热隧道窑炉,代替传统燃薪窑炉,容量达11.94万千瓦,年用电量6.03亿千瓦时,全县因此减少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46.6万吨。
要保住青山,就要减少山林植被砍伐。国网福建电力大力推进农村电烤烟、电制茶、以电代燃等,减少树木砍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青山绿水。在龙岩长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10年开始对17个乡镇农民生活用电给予0.05 -0.2元的电费补助,鼓励农民“以电代燃”,减少了山林植被砍伐和燃煤废气排放。如今,长汀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79.4%。为此,自2011年以来,国网福建电力投入15.4亿元,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14年,全省基本消除了低电压现象。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减少燃油污染。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在全省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0座、充电桩312个,支持电动汽车、电动
公交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2014年12月1日,福建首条纯电动公交示范运营线路——福州126路的30辆电动公交线路投入使用。为保证电动公交车正常运营,国网福建电力配套建设1座公交充电站、15个充电桩。“目前,我们共推动了社会投放纯电动公交车80辆,年可减少柴油消耗1361吨。”国网福建电力营销部专业人员介绍。
美国环境联邦基金组织监测,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占港口总污染物的60%以上,推广岸电技术是减少靠港船舶污染的最佳解决方案。为此,国网福建电力积极支持“岸电入海”,帮助港口码头起重机实行柴油改电,减少因柴油燃烧产生的气体排放、噪声、废油水泄漏,并降低码头运营成本。
位于泉州石狮市10万吨级石湖港,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泉州港两大核心作业区之一,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百万吨。2013年12月,石湖港原24台堆场桥吊全部实现“油改电”改造,每年可减少消耗柴油约2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10吨,可节约成本80%、节约能耗80%以上,年可为码头节约资金1200万元以上。
2015年,国网福建电力将继续深化蓄冷蓄热、无火煮食、电能助力、港口岸电等四个专项行动,重点在供热场所、工矿企业、城乡居民等6大领域,推广电锅炉、电窑炉、以电代燃等12项电能替代技术,力争实现替代电量25.2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