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库拉开帷幕。11月15日是本次大会的“能源/和平、救济与复苏”主题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
碳中和》报告。
如何理解“新能源可靠替代”?
在去年的COP28大会上,各国形成了“摆脱化石能源”共识及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110亿千瓦)的倡议目标。全球风电、光伏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进一步增强了各国以可再生能源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在以可再生能源倍增、加速化石能源减退来落实《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背景下,本报告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意味的观点——能源体系的“立”与“破”并不单纯是装机规模的“增”与“减”,而是以新能源大规模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的一个系统变革过程。新能源“倍增式发展+可靠替代”是切实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
报告提出,“新能源可靠替代”是以系统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保障用户可靠用电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为目标,统筹利用源网荷储全环节资源、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和多种创新技术综合集成优势,有效提升新能源对系统充裕、安全和经济三方面贡献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模式。新能源可靠替代包括充裕、安全、经济、可持续四大内涵,即电力电量都充裕、电网安全有保障、电力价格可承受、新能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研究设计了包括4个维度、13个指标的新能源可靠替代综合评估体系,可用于量化评估全球、各洲及重点国家新能源可靠替代进程和水平。基于该评估体系,新能源可靠替代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电量替代阶段——新能源占比较小,能够全部并网消纳;容量替代阶段——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可控性提升,主动提供容量支撑和安全贡献;全面替代阶段——源网荷储输多措并举,电力供应安全、清洁、经济。
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原冰表示,电量替代指的是把传统的化石能源出力降下去、新能源出力增上来,容量替代则是在负荷高峰期,新能源也能够确保一定的供电能力,到了全面替代阶段,新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以“主人”身份承担安全和保供的责任。
报告预测,在新能源可靠替代与倍增式发展下,2030年前电量替代促进全球尽早达峰;2030-2050年新能源容量替代促进全球快速
减排;2050年前进入全面替代阶段,促进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
“新能源可靠替代”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清洁能源
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尽管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且成本持续下降,但不同地区、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展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差异,报告创新提出了促进可靠替代落地的“八大典型模式”和“六大关键技术”,为全球提供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碳中和新方案。
八大典型模式分别是:水风光多能互补、大范围联网、风光电氢碳资源循环、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电水土农粮深度结合、需求侧资源深度互动、基于构网型技术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以水风光多能互补为例,它是以水电为基础,配合开发风光新能源,实现清洁能源联合送出和高效消纳的系统性工程,可大幅提升新能源开发规模,平滑电源基地的出力波动,提升新能源参与电力平衡的能力。中国
青海龙羊峡水电站通过680万千瓦水电及100万千瓦储能,带动周边260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建成的水风光综合基地实现了对传统火电的可靠替代。
六大关键技术分别是:电力气象支撑技术,高效率、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发电技术,构网型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大容量、低成本储能技术,数智化技术。以电力气象支撑技术为例,它是通过对未来天气进行高精度预测和预报、分析气象气候因素对电力行业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的科学技术,可助力准确掌握新能源发电出力特性,提高系统充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水平。
中国经验如何助力全球减排?
今年8月,中国风光新能源装机已经超过12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2030年装机目标。10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能力、重点领域替代应用、替代创新试点等三个方面重点任务。世界期待着中国在COP29及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领导力、做出更大贡献。
特高压技术是中国在输变电领域引领世界的“闪亮名片”,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已投运39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据媒体报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海至
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向中原地区输送“绿电”65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255万吨。准东至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项目,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输变电工程,在送端促进了770万千瓦风光电源开发,在受端有力保障了负荷中心用电需求,实现了对受端煤电的可靠替代。
2018年起,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就多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先后发布了促进《巴黎协定》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报告、全球碳中和之路、全球能源包容公正韧性转型等系列成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
今年的气候变化大会,在“国家自主贡献”即将“更新换代”的关键节点,合作组织基于新能源可靠替代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碳中和路径2.0版”。总体来看,该路径具备保障能力强、电气化水平高、数智化程度高、可推广可复制性好等特征,是推进能源转型、落实《巴黎协定》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