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下午,第十届全球气候变化智库
论坛暨中德“二轨”对话成果发布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行。本场边会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
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德国联邦环境署、
河北经贸大学、阿塞拜疆国立大学协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詹妮弗·摩根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德国联邦环境署署长德克·梅森纳共同发布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相关成果。会议还发布了国际城市碳中和指数(丽水指数)2024年度榜单。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主持会议。
刘振民在致辞中指出,强化全球携手合作,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危机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德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对促进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二轨”机制能继续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决策咨询建议方面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增进双方在相关
政策、科学知识、最佳实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对双方官方交流的有益补充。詹妮弗·摩根表示气候危机是一个全球性
问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因此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德国和中国在推动零碳经济和全球气候行动中共同努力,建立了两国专家层面的定期对话、联合研究和互访交流工作机制,对实现加速本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在成果发布环节,围绕碳中和变革趋势下的国际新合作与新实践,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德国联邦环境署署长德克·梅森纳、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先后发布了两项重要成果。徐华清和德克·梅森纳联合发布了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2024年度总体进展及由第一工作组撰写的工作论文《中德能源安全》,该论文是双方在COP28德国角联合发布《中德可再生能源现状与展望》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中德在能源系统转型和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背景下应对2022年能源危机的对策与经验,对于指导当前的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柴麒敏发布了城市碳中和指数(丽水指数)2024年度榜单,阐述了科学评价碳中和先行示范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城市碳中和指数(丽水指数)评估体系的
方法学和特色亮点,并对指数的国际应用和实践拓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助推生态文明新实践,打造碳中和城市建设新范式。
主旨演讲环节中,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在“气候政策实施创新机制”演讲中从气候政策供给不足、外部需求与内生动力间的关系、各类基金与项目匹配等角度进行了观点分享。IIASA能源、气候和环境(ECE)项目可持续服务系统(S3)小组组长,新综合气候变化评估情景国际委员会(ICONICS)联合主席Bas van Ruijven在“解决净零排放进程中的区域可行性问题”演讲中对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及其在全球模型中的预期及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副校长Huseyn Hasanov分享了该校作为国际和地方代表,与不同德国机构合作对该校现有项目进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评估的经验。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李桂君在“河北省
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方案”的演讲中介绍了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寻求钢铁行业低碳解决方案,为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参考案例。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学主任Antonio Soria Ramirez以视频方式做了有关《全球能源和气候展望》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还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参与交流。本届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各方相约来年气候大会再次聚首研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前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