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4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闭幕。大会就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NCQG)、《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
市场机制等关键议题,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特别是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势,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迈上新台阶。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加剧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年度《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0.0ppm,甲烷浓度为1934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一氧化二氮浓度为336.9ppb,分别是工业化前(1750年前)水平的151%、265%和125%。
自2015年12月《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发达国家在重要
问题上缺乏行动,导致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直接拖慢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步伐,阻滞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国际社会因此忧心忡忡。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始终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近年来,中国扭转了二氧化
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新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大会期间,中方代表团不仅积极推动气候谈判,呼吁各方坚持《公约》及《巴黎协定》的原则,共同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危机,还通过设立中国角向国际社会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推动大会取得最终积极成果提供了强大动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赏。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协作才是唯一出路。
坚定信心决心,凝聚多边共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气候危机现实紧迫,唯有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重振全球经济、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各方应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始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不管其他国家
政策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都不会改变。
聚焦务实行动,落实各项支持。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是全球加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的关键,更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2035年自主贡献的基础。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发达国家应当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履行率先
减排义务,提前碳中和时间,切实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发展中国家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深化国际合作,加速转型创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结合各自国情加速能源转型,维护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可及与革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入推动互学互鉴、优势互补,为携手解决低碳转型中的困难挑战营造互信的政治基础和开放的经贸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减贫、能源安全和气候行动的协同共赢。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需要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定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挑战,保护好共同的地球家园,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