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绿色金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

2024-12-3 11:28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陈伟

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绿色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在武夷山市举行。论坛以“绿色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手段,解决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防范生物多样性风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福建省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谢建潮指出,绿色金融对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匹配问题,特别是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主要集中在相对偏远的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相对缺乏和薄弱。

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政策来协调解决这一问题?谢建潮强调,一要让机制建设落细落实,坚持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健全碳核算标准与方法,引导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项目。二要让绿色发展见行见效,各方要形成合力,结合全省资源禀赋,制定各时期实施路线图,设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增长目标,细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三要让服务保障走深走实,金融机构要通过设置绿色金融专业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建立考核评价制度、配置专项资源、组建专业团队,深入推进金融机构碳核算、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识别、项目评估、风险管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金融专家李志青说,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程中怎么把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产品结合,这个过程需要技术,要有大量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也要有资金资本的支持。如南平市已经开展了许多丰富的绿色金融相关的实践,如森林生态银行等两山银行助力了绿色低碳发展,这类绿色金融不仅让农户、林农受益,又反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这类银行,同时需要我们在经济金融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这样生态产品最后才能够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蓝虹介绍,生物多样性危机日益严重,导致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财政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绿色金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应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维度。

从宏观层面,央行应该出台像碳减排支持工具那样力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从中观方面,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要实现跨区域资金调配,要推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机遇管理政策,要创新金融工具。从微观层面,也就是项目层面,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企业应该和金融机构相结合,了解项目融资的难点跟金融机构一起进行打包式的项目融资方案的设计,将无收益低收益的项目与较高收益的项目相结合,设计多种金融工具组合进行融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