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北京,国防科工局现场能源诊断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能源公司”)通过对配电系统、空调系统、采暖系统、照明与热水系统等进行专业诊断测试,分析建筑能耗现状情况,并结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
节能督查考核要求,为国防科工局提出一揽子综合节能服务解决方案。
2022年,国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此,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正式走向
市场化,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缓解了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方面资金紧张
问题,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更提升节能专业化水平,助力降碳改造。
与此同时,更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也迎来新的市场机会。“作为用能市场需求侧,公共机构用能规律、运行稳定、节能潜力巨大,是优质客户资源。”南网能源公司北京工作组组长章荣兵介绍,“相关
政策落地后,能源费用托管等模式可有效促进业务开发,企业得以拓展新的市场板块。”
《意见》出台破解堵点难点
据国管局发布的数据,公共机构年能耗总量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左右,且这一比例在部分大城市和特定领域更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服务的不断拓展,公共机构能耗还将持续增长,对能源资源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公共机构作为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的窗口,有效开展节能
减排工作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发展理念具有重要影响,是实现国家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只是,受限于资金利用机制等原因,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长期以来呈现“重建设、轻运维、缺管理”的局面。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愈发受到重视。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顶层设计文件,多处明确提到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公共机构能源托管等内容。
“部分地方先行先试,开展了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降低财政资金投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但许多地方和部门也反映,因为缺少国家层面相应政策支撑,推动能源费用托管面临政策堵点难点,热切盼望相应政策尽快出台。”国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意见》出台背景。
《意见》的印发令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迎来能源费用托管等新模式。
通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EMC)等市场化机制,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以激发,为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提供了新的动力。公共机构可以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由节能服务公司对公共机构现有能源系统使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能源消耗结构、主要用能设备效率、能源管理制度执
行情况等),通过能源审计、设备检测、人员访谈等手段,收集详实的数据,分析能源运行现状和潜在节能空间,确保节能改造工作既能有效提升用能系统能效,又不影响用能单位的舒适性水平,节能改造的效益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
公开数据显示,《意见》印发以来,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项目新增数量超过600个,签订合同金额超过150亿元。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7.90千克标准煤、人均综合能耗317.16千克标准煤,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15%、3.76%,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量占比降低了17.37%。
数字赋能 完善数据支撑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涉及水电等多种资源,需要进行全盘统筹,综合考虑。”章荣兵介绍。
2023年,国管局、水利部聚焦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对公共机构的用水现状开展统计调查,提出了节水型单位达标建设、节水器具普及更新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升公共机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
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一节能项目中,南网能源公司通过对水系统平衡监测、节水器具改造、雨水及中水回收利用等一揽子措施,使项目整体用水指标提升至标杆水平,项目最终获得节水型公共机构称号。
与一般商用建筑相比,公共机构的功能重要,节能管理工作不能影响办公人员正常工作,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往往缺乏数据支撑,大部分项目的运行记录数据、资料及其质量缺失或不足,如设计图纸和运行记录缺失,计量传感器是否准确、是否定期校验。前期节能诊断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数字化正成为节能管理的重要工具。以南网能源公司为例,该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启成”“看能”等数字化系列产品,为上千家用能单位提供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依托海量的项目实际运行、管理数据,赋能公共机构精细化能源管控,保障建筑能源系统全天候安全、稳定、高效、智能运行。
数字化手段更为政府治理提供抓手。近年来,国家林草局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号召,携手南网能源公司,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能源审计与节能诊断结合,对机关能耗现状进行“全面体检”,达到全面掌握机关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情况、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目的。
10月29日,国家林草局机关服务局组织召开能源审计及节能诊断汇报会。南网能源公司技术专家介绍了能源审计报告重点内容和节能诊断成果,深入剖析各个用能系统节能潜力,通过对建筑照明、空调系统、办公设备等各方面细致诊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节能方案。国家林草局机关服务局表示,能源审计报告为制订节能管理措施、规划节能改造项目、调配能源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节能降碳工作向纵深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市场潜力正逐渐释放。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被列入重点任务,更要求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
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024年11月,《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发布,对全国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托管节能改造提供了详细指导,产业利好进一步凸显。
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共机构涵盖了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多种类型,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影响力大。因此,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走向市场,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需要,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市场化进程,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节能环保领域的法律
法规,为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市场化机制,深入挖掘公共机构的节能潜力。这些机制不仅优化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实践工作,还巩固和提升了节能工作成效。
市场化手段在公共机构节能改造中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一方面,通过引入
第三方参与,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深挖节能潜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益。另一方面,市场化机制还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实践工作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例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就因其易于操作、激励作用大、节能效果强而广受青睐。
然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市场化进程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工作的执行细则方面仍需完善,如财政资金扶持、费用支付、节能项目改造模式选择等。其次,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现行公共机构能源采购工作大多未进行统一的政府采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模采购效益。此外,节能产业发展不够成熟,企业服务实力不足,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更好地走向市场,需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市场化模式应用推广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具体项目为依托,激发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应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促进公共机构节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节能企业、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等协同,培育规范市场,共同推动公共机构节能的理念、模式、制度和技术创新。
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走向市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市场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深入挖掘公共机构的节能潜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形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加强政策体系、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