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18 20:54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碳约束将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近年来,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包括能源强度减排政策、能源总量限制政策、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交易政策和试点碳配额交易政策等。虽然这些政策之间存在着交叉与重叠,但总体来看,国内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具体。
随着碳交易市场化的稳步推进,试点城市也加速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筹备。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自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交易试点市场正式启动之后,上海、天津等多个其他试点省市碳交易试点方案的制订工作都已进入最后阶段。各项政策制度正在密集出台的过程中,各地交易市场的筹备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随着碳交易筹备工作的加紧推进,将进一步推动碳交易市场趋向活跃。低碳发展国际合作联盟相关人士介绍说,碳排放和碳交易正在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截至2012年底,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494家,总市值为230,357.6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48.70%。由于上市公司多是相关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如果以北京市规定的1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为标准,在全国碳交易市场统一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将直接或间接被纳入强制交易体系。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给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业内预计,在2013年到2015年的7省市试点期间,出于积累经验的考虑,配额均为免费发放,配额缺口比例也不会太高,碳约束相对宽松。相关人士分析说,以碳价50元人民币为例,如果对于排放量百万吨级的工业企业而言,配额缺口10%时,仅意味着500万元的碳约束成本。但如果对于排放千万吨级的企业、缺口比例更高的企业或者配额从免费发放变为有偿拍卖后的企业,这样的碳约束往往可能对企业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二级市场股票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