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碳账本”,景区碳减排更有效

2024-12-11 11:42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董亚楠

“尽管不少景区正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使用高效能基础设施,降低园区碳排放量,但要进一步减碳,仍缺少一本‘关于自家的碳账本’。景区碳排放计算是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景区只有优先了解自身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碳管理。”

近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碳阻迹发布了《中国景区碳现状和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探讨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现状、和景区气候行动的进展,景区自身碳排放盘查方法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采取的减碳路径。

《报告》旨在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减碳建议,推动景区加速减碳行动。同时,为旅游业的主要利益相关方提供转型建议,助力旅游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强调,构建符合我国旅游业情况的碳排放测算框架和减排指南,对于识别旅游业减排潜力、明确减排目标并落实有效减排措施至关重要。

低碳旅游是“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报告》指出,旅游业深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承担着对气候变化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气候是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一个重点要素,直接影响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景点的正常营业,例如海平面上升、雪线下降、极端天气频发等现象将对海岛型景区、冰雪型景区和旅游者都构成了直接威胁,使得旅游业在气候变化中变得高度敏感。

另一方面,旅游业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 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11%。因此,如何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下旅游业亟需关注的议题,并日益成为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焦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且市场景气指数维持在高位,整体规模扩张迅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达48.91亿,同比增长93.3%。同时,居民出行意愿强烈,未来旅游热度将持续攀升。据WTTC调查,我国有望在203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报告》指出,旅游业是一个有较强交叉性的综合性产业,涵盖餐饮、住宿、交通、休闲、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每个环节的能源消耗都具有很强的带动性,产业间相互关联紧密。按目前趋势,旅游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预计将持续增长,对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低碳旅游是顺应“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攻克景区减碳量化“痛点”,挖掘其减碳潜力

旅游业在能源结构转换、需求侧减排、提升生态碳汇和公众价值教育层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亟待低碳转型。而量化评估旅游业碳排放是实现转型的基础。

目前,国内旅游业和景区的碳排放量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全面的政策或制度建设,且统计口径与西方国家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研究构建符合我国旅游业情况的碳排放测算框架和减排指南,将成为识别旅游业减排潜力、明确减排目标并落实有效减排措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报告》明确,旅游景区拥有较清晰的物理边界、管理架构及集中的游客流量,紧密聚集着旅游业涉及的多重利益关联方,适合成为旅游业减碳的关键抓手。而且,景区低碳转型不仅具有增量变革的优势,基于其广泛的游客覆盖面和庞大的游客数量,还易于在倡导与教育绿色消费上形成示范效应,对无数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发现,目前国内景区的减排主要聚焦在食、住、行、游维度的改造管理方面。比如:较多采用绿色建筑(光储直柔、屋顶光伏)、废弃物管理(厨余垃圾管理、垃圾分类)和能源替代(油改电项目、新能源交通)等措施。

尽管不少景区正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使用高效能基础设施,降低园区碳排放量,但要进一步减碳,仍缺少一本“关于自家的碳账本”,这是景区碳排放计算是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基于此,《报告》将国际国内通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与景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覆盖景区碳排放计算的全过程,包括确定核算边界、确定排放源、获取活动数据、碳排放与碳储量计算、编制碳排放报告等环节,详细列举了景区全面碳排放计算的过程,为景区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提供多重减碳路径和建议,助力旅游业低碳发展

《报告》分别从通用型和细分板块展开给景区减碳指明了多重减排路径。通用型减排路径涵盖了景区范围内通用的减排措施,包括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建议及案例指导,以全面提升景区的减排效率和水平。

其中,管理减排是景区减碳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的减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减排行动的落实和执行。管理减排主要包括制度和软件类减排行动。《报告》指出,景区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以保障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

另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景区碳排放。比如:在能源方面,建议景区进行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资源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采购可持续材料和绿色低碳产品,票务系统进行无纸智能化升级,在景区购物场所推行包装轻量化环保化,同时安装节水设施。

除通用性减排措施外,针对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不同细分板块,梳理并提出专门针对性的减排路径及建议,以满足景区内各个板块的减排需求,进一步优化景区的减排策略和效果。

此外,景区的减排需各利益关联方积极承担自身减排责任,共同努力助力景区及旅游业实现低碳发展。对此,《报告》为政府、旅游服务提供方、游客等利益关联方也提出了相应建议。

如:针对政府及行业协会,建议鼓励跨学科研究,支持低碳技术发展;通过实施适应性碳排放补偿措施,为低碳经营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资金奖励还可以将低碳目标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数据的统计和交流,建设碳普惠平台,激励游客参与减碳行动。

针对景区管理方与经营方,建议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争做低碳旅游示范景区;并开展碳盘查,评估制定减排策略,推动景区低碳发展;实施易操作的减排措施,如推广绿色出行和消费,提升员工低碳意识和能力,带动游客采取减碳行为。

针对游客与公众,建议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采取减碳措施,减少与旅游相关的个人碳足迹

针对旅游服务提供方,建议提升游客的低碳理念,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如开发低碳旅游路线和提供“碳中和”旅游纪念品。同时,积极实践低碳运营,如采购绿电、使用低碳技术设备,以及在办公场景中实施减碳措施。

此外,《报告》指出民间机构也可以帮助景区制定低碳规划。建议其可以制定旅游行业的低碳标签体系,帮助消费者识别低碳旅游景区,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