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做好“双碳”工作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具体行动,锚定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定位,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深入实施“136921”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印发《锦州市构建市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工作方案》《锦州市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锦州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有序推进我市工业、建筑、
交通等相关领域和
石化、
冶金等有关行业碳达峰工作。全链条、多领域建立完善碳达峰“1+N”政策体系。截至11月末,我市“十四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4.5%的目标任务已完成序时进度的71%,累计降低10.3%,
节能形势良好。
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
持续推进“6+1”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有机颜料、钛白粉、润滑油、医药中间体、金属新材料等产业链全面延伸,锦州石化10万吨负极材料、龙宇10万吨有机颜料、康泰润滑油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新型储能、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布局。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升级,7户企业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18户列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汤河子经济开发区和七里河经济开发区列入省级绿色园区。聚焦污染治理、节能降碳、生态修复、水利建设等领域,近三年争取到各类资金29.4亿元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项目建设。
三、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锦州市新能源产业规划》《锦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成编制。新能源“产运储销用”一体化发展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枢纽港建设正加快推进。能源清洁低碳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56.8%。全市陆上风电场有31座,装机总容量约222万千瓦;光伏电站12座,装机总容量约2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厂3座,装机规模约5万千瓦;垃圾发电厂3座,装机规模约3.6万千瓦。风电项目持续推进,黑山常兴300兆瓦风电项目成功实现首批风机并网发电,黑山10万千瓦储能项目纳入全省2024年度第一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
四、城乡建设碳达峰稳步推进
编制完成《锦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锦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政策引领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城镇供热清洁低碳持续推进,锦州市西部供热管网互联工程完成建设,形成“同城一网、一网多源”供热布局。深入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提升建筑采暖等电气化普及率。全市热电联产供热面积已达5044万平方米,占比58%,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占比,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绿色
建材的比例不少于30%。
绿色交通占比不断提高,全市
公交车新能源率达75%,市区实现上线运营车辆全部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型。在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和班次较为集中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已施划公交专用道12.96公里。全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专用道设置率平均达到23%。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锦州港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稳步推进,海铁联运业务有效推广。锦州港“服务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荣获2024年
辽宁省考评第2名,获得奖励资金1500万元。截至10月底,锦州港已累计完成7个泊位的岸电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多式联运量35.22万TEU,同比增长20%。
六、节能降碳能效持续提高
扎实开展节能审查“全程领办”,截至目前已对51个用能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提升节能审查效能,对145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超低排放工作成效明显,争取国家北方清洁取暖大气项目资金1.6亿元,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燃煤散烧户清洁取暖改造有序推进,一期3907户已改造完成,二期5494户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主城区全部淘汰燃煤供暖锅炉。大唐、华润、节能热电、锦州石化、中信发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七、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完成庞河经济开发区、沟帮子经济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七里河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钢铁、废塑料、废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发展,辽宁鹏渤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辽宁西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荣获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锦州科美新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资源循环化利用成效显现,争取3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桑德环保、荣发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金利源废物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已试运行。
加快推进扩绿提质,近三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8万亩,造林成果持续巩固。“五矿共治”核减矿山已完成77家8424亩,生产矿山已完成9家258亩。2024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已完成7470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8.27万亩,争取2024年矿山治理补助资金3891万元。
碳排放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完成1座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