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近日发布
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点评报告:2025年新能源装机将保持高速增长,积极拥抱低估值和高分红的红利资产。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能源领域工作情况。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持续推动油气增储上产,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原油产量连续六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八年增产超百亿方。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3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85%以上,风光总装机13.5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习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庄严承诺;
江苏徐圩等5个核电项目、11台机组获得核准,全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02台,装机1.13亿千瓦,核电在运在建规模跃升世界第一;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累计建成新型储能超过6000万千瓦;省间电力现货
市场和四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预计全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约6.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
会议对2025年重点能源工作进行谋划和部署。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进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以贯彻实施《能源法》为契机夯实能源法治根基。2025年将大力推进风电、太阳能开发利用,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年新增风电、太阳能装机2亿千瓦左右。稳步推进在建核电工程建设,建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机组,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
12月11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为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应用,强化技术引领支撑;二是加强清洁能源供应,提高绿色低碳水平;三是推动配网改造升级,促进电网高效运行;四是优化电力负荷管理,强化供需协同保障;五是提速发展新型储能,实现源网荷储互动。
点评: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
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风电太阳能装机合计将达15.5亿千瓦,随着新能源、核电、重大水电项目、新型储能建设持续推进,电力系统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同时,我国立足国情,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传统能源基本盘,火电仍将作为发电供应端占比最大的电源类型,并随着“电量电价+容量电价+辅助服务电价”的价格体系,逐步向调节调峰电源转型。
河南省紧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全省风电、太阳能装机分别为2263万千瓦、4286万千瓦,合计占比达44.8%。《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实施旨在加快推进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新能源的消纳,将有助于河南省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并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未来,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河南省能源体系将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
电力、能源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以来全年市场化交易电力占比在60%以上且呈持续上升态势,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2022年、2023年、2024年1—10月,分别占比60.8%、61.4%,62.2%。《能源法》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能源市场基础制度作出了全面设计,从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加强自然垄断环节监管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助力电力、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
国家能源工作会议为2025年电力能源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能源装机将保持高速增长节奏,这是符合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趋势。火电作为保障能源,将继续发挥兜底作用。核电处在加快核准和建设的历史机遇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性的提高,核电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作为优势传统能源,受益于独特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强且分红比例高。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下行,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资产。建议从投资的本质出发,拥抱高分红、低估值的优质资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建议持续关注盈利能力稳健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大型水电、核电企业。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火电燃料成本波动风险;水电来水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化交易电价下滑风险;运营效率提升不及预期;成本管控不及预期;其他不可预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