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福建省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推进会,现场为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7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点举行授牌仪式。
“厦门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今天授牌的这批示范点,在厦门市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2个重点领域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重点行业具有代表性。”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军在授牌仪式上介绍,他们积极实施减污降碳相关项目、技术,取得显著协同成效。示范点的具体做法可借鉴、经验可推广,成为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标杆和示范,也是各领域、各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联络点,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港口设备全电化、在港船舶岸电化、能源供应清洁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一系列减污降碳工程,码头成功创建三星级低碳园区,树立了国内绿色智慧港口标杆。”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永丰介绍,海润集装箱码头位于全国首批43个试点工业园区之一的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该企业研发了码头智能操作管理系统,实现了码头作业智能化,并将智能化向物流前端延伸,打造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智慧协同的低碳港口物流生态圈。
“在这里接受厦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点的荣誉,是对我们减污降碳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俩志表示,自两年前该公司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至今年11月30日,累计处理低值可回收物3.2万吨,回收利用1.8万吨,其中回收利用废塑料1.5万吨。助力
减排二氧化碳5.47万吨,节约石油3.42万吨。筹建中的低值二期项目年处理能力约10万吨,将在2025-2026年分批投产,建成后每年可回收处理约12万吨低值可回收物。该公司深耕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智能分选利用技术入选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厦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2024-2026 年)以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努力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该局综合与科技处四级调研员郭振才在进行
政策解读时介绍,厦门以5个方面共14项任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今年取得明显成效。
例如,在城乡建设方面,建成了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运用自主研发的光谱识别和AI技术,实现15个可回收利用品类智能化自动分选;打造军营村低碳社区等24个低碳示范工程,植物园零碳景区等7个试点获三星级低碳称号,鼓浪屿近零碳景区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在交通运输方面,全力构建“海、路、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实施“电动厦门”“绿动厦门湾”,打造服务两岸的四级
碳中和机场等标志性工程,推进港口、地铁、城市
公交、
航空减污降碳,实现年节约能源10.26万吨标准煤,二氧化
碳排放减少近47万吨、同比下降6.4%,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减少1787吨、同比下降约10%。
在工业企业培育方面,着力培育ABB厦门工业中心绿色微电网、厦门钨业动力电池废料清洁回收、友达光电产品
碳足迹等一系列标杆项目。巩固提升集美台商投资开发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成功建成全省具有代表性、厦门最大的后溪工业组团三星级低碳综合工业园区。
据了解,2025年是厦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点推进阶段,在今年7家企业获得示范点授牌的基础上,另有3家单位被列入示范点培育名单,23家企事业单位主动报名参与试点单位征集。
“接下来,我局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示范点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示范点建设工作。希望有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单位加入示范点的征集、培育和申报工作中来,切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胡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