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安县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的通知

2024-12-23 11:22 来源: 德安县人民政府

德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安县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及驻县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德安县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12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德安县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为全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确保德安县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结合德安县经济发展状况、能源消耗状况和碳排放情况,特制定《德安县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根据《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九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施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碳汇、绿色低碳生活、科技创新和试点示范等领域重点任务,旨在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探索出一条以低水平碳排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德安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构建更加完善。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削减,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农业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系统碳汇稳步提升。为2030年前高质量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指标见表1。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加快一批能源基础项目建设

(1)加快电网项目建设。构建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主供电源、110千伏网络为骨干的网架结构,积极谋划丰林工业新区第二座110KV变电站输配电工程,全面提高电网通达水平、输送能力、电能储备与供电可靠性,保障城乡安全高效用电。(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中寰投资集团、国网德安供电公司)

(2)重点建设集中供热项目。重点建设丰林工业新区热电联产项目,项目机组容量30MW,供应蒸汽量159.62t/h,年供热量约446.8万吉焦,年供电量约14389.55万千瓦时。(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国网德安供电公司)

(3)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推进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光伏+储能”一体化试点创建,重点突破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到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MW。(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国网德安供电公司)

2.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1)采用集中供热模式,取缔小锅炉的供热需求。对德安县高能耗企业实施集中供热,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集中供热,从而降低小锅炉供热造成的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压缩产能、工艺改进、流程长改短等措施,压减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用能,到2025年,全面淘汰小锅炉供热。(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光伏、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结合德安县整县推进光伏建设试点,利用现有党政机关建筑、学校医院村委会、工业园区、农村居民住宅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积极推进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国网德安供电公司、县财政局)

(3)完善能耗评估制度。通过进一步加强能耗评估工作,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有效减少能耗总量的增加。加大对高耗能项目的监测力度,对能耗强度被列为红色预警(即能耗强度下降完成情况为不降反升)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约谈。加快小、散、乱、污等落后企业的清理,形成“能耗增减的对冲机制”,有效控制能耗总量过快增长。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比2020年下降13%。(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国网德安供电公司)

(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1.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等要求,对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率的落后产能、低端产能、低效产能、僵尸企业实施拆除、关停(闲置)、腾笼换鸟、兼并重组等。到2025年淘汰落后产能能耗超过20万吨。(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2.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同时,加大下游高附加值项目引进。切实加强新上项目论证,强化能耗“双控”管理意识,严控高耗能低产出项目落户。重点引进如江西中基光电年产600万片大尺寸触摸屏玻璃盖板项目、广东宏海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万片大尺寸触摸屏玻璃盖板项目等类型项目。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创新能级、应用推广水平显著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3.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实施“数字+”战略,集聚优势资源,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三大主营产业和各大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强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到2025年,把德安县建设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进县。(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4.推进重点行业低碳转型

(1)纺织服装低碳转型。推进江西宝鑫纺织、江西恒洲纺织等纺织企业节能改造。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集中供热,余热回收利用。到2025年,全面淘汰小锅炉供热,采用集中供热。鼓励工厂利用屋顶建设光伏、江西镁淇实业锅炉余热回收利用、江西德鑫纺织空压机余压利用等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2)水泥建材低碳转型。加大对万年青水泥节能监察力度,定期开展万年青水泥的日常监察。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引进高效、节能的设备。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到2025年,余热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责任单位:县科工局、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

(3)食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上好佳食品、鸿立食品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县内蛋鸡、葡萄等优质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禽蛋、水果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依托袁隆平等世界级人才资源,积极谋划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引导自然条件良好的天然水域发展绿色水产品,修订饲料、兽药、渔药等投入品使用准则,构建原料基地与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的对接机制。重点支持大型龙头企业、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大米、食用油、保鲜果蔬等初加工产品,到2025年,“小而美”“优而精”的地方特色产品达到2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县发改委)

(三)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

1.加快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补短板、优结构、促融合、提品质,全力推进交通强县建设,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大铁路专用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公转铁”建设,推进大型工矿企业、工业园区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有效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有序转移。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发改委、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县科工局)

2.提升城市配送车辆新能源比例。加快城乡物流配送绿色发展,推进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加大邮政快递业配送车等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化更新力度,到2025年,邮政快递业全行业配送使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包括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比例达到60%。(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发改委)

3.提升社会车辆新能源化比例。加强油电车车辆比例控制管理,弹性发展现有燃油车总量调控,探索新能源车辆道路行驶优先权和停车优先权等政策。到2025年,当年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占全县汽车注册登记总量的比例达到15%。(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发改委、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县生态环境局)

4.实施充电设施建设行动。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合理布局新建公共领域充换电站,推动城市居住区停车场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建设,在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场所配置充(换)电设施。到2025年,在德安县81个住宅小区(办公楼)场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300个、插座2000个,在县域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个。(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发改委、中寰投资集团)

(四)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

1.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严格执行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机制,督促参建各方主体全面落实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推进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升。到2025年,全县范围内城镇新建居住建筑100%执行节能标准、规范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计算。(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

2.大力发展星级绿色建筑。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到2025年,全县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100%,新竣工绿色建筑占比达90%以上;实施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占当年绿色建筑总面积比例达30%以上,实施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占当年绿色建筑总面积比例达10%以上。(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一步深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式,推动太阳能光电光热、地热能源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探索新改扩建建筑“光、储、直、柔”新型供配电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工业建筑、仓储物流园、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屋顶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积极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动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进而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

4.大力推进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能耗信息公示机制。各部门主动协同发改、机关事务等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县域内单体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类分项计量装置并联网。2025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的有效覆盖。(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科工局)

5.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对建筑供热、制冷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供应结构,降低建筑能耗。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减排,城区基本实现智能水表全覆盖,推进水电燃气等全面智能监测。鼓励选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积极推进以节能门窗、建筑外遮阳、建筑屋顶及外墙保温为重点的节能改造,推进既有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营,提高既有建筑能效水平。(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6.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体系,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完善建筑垃圾处置工艺手段,引进临时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环保土体稳定技术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艺,探索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与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生态环境局)

(五)推进农业领域低碳转型

1.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构建农村现代能源结构。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城乡电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提升农村能源自给率。推广节能环保农用装备和灶具。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等利用技术。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低碳农业模式,建设大型农业废弃物制沼工程,积极发展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清洁生物质能源,实现传统能源替代。(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

2.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广高效节约、生态循环的农业绿色生产、健康养殖、有机肥腐熟还田等技术,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应用力度,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和可降解农膜应用。到2025年,创建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镇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3.推动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大力推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深化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积极开展智能化牧场创建,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4.打造一批低碳特色品牌。实施低碳富美乡村示范工程,围绕特色优势农业,培育带动形成一批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探索农产品碳标签建设,做精做优茶叶、渔业、水果等一批绿色低碳农产品品牌。(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农业农村局)

(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初步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基本摸清全县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逐步增加天然林保护面积,实施森林抚育工程1.3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万亩。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8%以上。(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

(七)绿色低碳生活全面推行

1.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深入实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行动,积极推进节能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低碳价值观念。持续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民植树节、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委)

2.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发挥政府机关作用,党政机关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创建节约型机关。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推行绿色办公。到2025年,80%以上的县直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十进”活动(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场、进景区、进交通、进酒店、进医院),引导公众积极践行节水、节电、节气和垃圾分类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到2025年,实现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广,形成崇尚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社会风尚。(责任单位:县机关事务中心、县教体局、县城管局、县公安局)

3.推广绿色产品消费。推进绿色低碳产品或服务认证体系建设,完善标准和标识体系,提高绿色低碳认证覆盖面,力争到2025年,新增绿色/低碳产品认证企业10家。探索产品碳标签和碳足迹认证制度。持续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委、县机关事务中心、县交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

(八)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技术研发,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打造一批高水平“双碳”平台。到2025年,新增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2025年,推广绿色技术和产品10项以上。贯彻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重点培养和引进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以及省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到2025年,培养和引进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和省级创新团队2~3个。(责任单位:县科工局、县发改委、县人社局)

(九)开展试点示范引领行动

1.深化低碳、零碳、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有序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创建,选取一批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社区开展绿色低碳创建。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场)、旅游景区等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探索推进碳中和实施样板。打造一批近零碳建筑示范工程、近零碳交通示范工程、近零碳能源示范工程。加强低碳试点示范能力建设,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碳普惠和林业碳汇等低碳新领域试点建设,推动德安县争创具有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实践。对有条件的企业、产品等推进产品碳足迹、碳标签与低碳产品认证等工作,积极推进地方特色产品实施低碳产品认证。到2025年,建设低碳、零碳、碳中和试点示范工程5个。(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交运局、县科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

2.打造示范引领性工程。在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一系列标志性工程。(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

3.建立重点项目库。梳理汇总全县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库,建立工作机制,大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交运局、县科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行动计划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行动计划相关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基层,形成县、乡镇、村分级管理、部门互相配合、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

(三)加大宣传力度

结合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植树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系列宣传。定期总结社区、乡镇各领域碳达峰工作先进典型及成功案例。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