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强调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正在发生变化。在近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
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这一新趋势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点,“能源转型涵盖光伏(发电)、储能、电网、风能等,(在)这些方面中国都有特长”。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投资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走出去”的重要路径,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在五个“必须统筹”中提到“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对外投资对于解决中国当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培育能源转型等新动能有很大的潜能。”周小川分析,利用我国在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方面的优势,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们只提供设备和安装,由外方给项目、找融资,另一种是由国内机构对这些项目进行融资,包括股权、债权融资”。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是外方融资买中方的设备,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光伏、储能等行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同时设备销售和投资能即时回款,工人可以发工资,整个生产供应链都能有收入,“这样它就变成了内需的一部分,因此内需和对外投资有一定的转换关系。”他还强调,对外投资和扩大内需并不矛盾。他结合我国总储蓄率较高的情况说,从数量上估计,45%左右的总储蓄率里可能有3-5个百分点会用于对外投资。
实际上,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
市场和装备制造国,我国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合作力度,深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贸易合作。截至目前,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投资。
在今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建成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在过去10年间,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中国风电光伏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能源绿色转型和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作出突出贡献。”章建华说。
“过去很多机构比较重视在欧美投资,包括投资它们的高科技行业等,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对外投资必然要更多地选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周小川看来,优化对外投资包括七方面重点,即优化国别方向、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对外投资主体结构、优化融资结构、优化债权融资的类别、优化“走出去”机构的结构、优化对外投资的币种。“提升投资的优化程度也就是提高投资效率,这有助于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完善综合服务体系。”
今年也是我国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开局之年。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重点任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位列其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魏建国认为,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未来需要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物流快递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支付、退货、商品检验等综合服务体系建立。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1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商合作机制,“丝路电商”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引擎。
对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周小川认为综合服务体系包括系统集成应用服务,“这方面的优化有很大潜能,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总供给总需求的解决方案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他注意到,目前我国在光电、风电、电网、储能、水电(包括抽水蓄能)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能力,在新能源、能源转型领域里的绝大多数项目上,我国都有产能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是观察海外的这类项目,多数情况下我们参与承担的不是整体性的配套工程,每个行业企业在单独卖自己的产品,没有成为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大项目、大体系的总包或系统集成角色。”周小川说,如果能在大项目范围内成为总设计,进行国际配套,必然会带动中国各种优势产品的系统集成应用,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