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百变大咖”演绎绿色转型

2024-12-31 13:08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汪媛

北京市朝阳区,一场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绿色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华能北京热电厂的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到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的低碳循环实践,再到三里屯太古里北区15号楼的“光储直柔”技术示范,朝阳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变大咖”的绿色魅力,引领着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风尚。

余热回收,绿色供暖新实践

华能北京热电厂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南五环,作为北京市四大热电中心之一,其总装机容量为276.6万千瓦,占北京市区发电厂总发电量1/4,总供热量的1/3。华能北京热电厂充分发挥行业“领头雁”作用,开发出大型燃气机组能源梯级利用和废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路线。

华能北京热电厂运行部主任助理赵春生介绍说,燃机烟气余热利用项目是从燃机燃烧产生的烟气废热中回收热量,加热供热循环水,回收烟气废热全部进入城市热网,助力城市供暖。

2023年,随着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华能北京热电厂新增供热能力263兆瓦,提升供热面积约530万平方米。这一项目通过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在相同燃机负荷下极大提升了燃机供热量,每年可节约天然气消耗1.91亿元,减少CO2排放量13.34万吨,实现碳资产交易收入1300万元。同时,年回收烟气冷凝水68万吨,用于冬季热网补水,节约408万元,并产生额外的供热收益478万元。

华能北京热电厂烟气余热供暖的绿色实践不仅进一步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为建立绿色低碳热源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

低碳循环,自给自足的能源体系

走进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厂区,3个高大的灰色球形罐非常惹眼,每个直径都有几十米。北京排水集团坝河流域分公司经理宗倪介绍说,这些球形罐是用来储存沼气用的,“处理污泥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一部分用于蒸汽锅炉,将处理过的再生水再次加热,投入到污泥处理过程当中提供热能;一部分沼气会被送往沼气发电机房用来发电。”  

这里每天处理着20万立方米的污水和1836吨污泥,通过协同处理餐厨垃圾与污泥,提升沼气产量,力争实现能源自给率100%。目前,高安屯再生水厂年产沼气约3200万立方米,其中70%用于发电,年均发电量达4860万度,相当于150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此外,水厂还利用水源热泵技术为办公和生产供暖制冷,节约电能,并通过光伏发电进一步减少碳排放。这一系列低碳循环措施不仅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更为碳中和目标贡献了“绿色”力量。

朝阳区以污水处理行业协同发展为发力点,突出污水处理节能升级和开源增效,成功打造高安屯碳中和再生水厂创新示范,持续发力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沼气发电优势技术深度整合,带动全区一批再生水厂提质增效,建成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标杆水厂,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整体水平。

光储直柔,零碳建筑的典范

在繁华的三里屯太古里,北区15号楼以其独特的“光储直柔”技术成为商业改造的典范。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楼存在总体能耗偏高的问题。相关人员通过屋顶安装的光伏板、内设的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光伏与直流配电系统的连接,直击能耗痛点,实现了电力的高效利用和降低运营成本。

北区15号楼实现光伏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夜间通过储能系统对建筑供电,光伏直驱利用率达99%,相比传统方案系统效率提升8%。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还降低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节省了电费支出,此外,多余电能上网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作为朝阳区首个应用“光储直柔”技术的商业改造类项目,该项目将城市更新改造、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绿色“零碳”建筑推广相结合,以多样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发展高新产业、大尺度拓宽生态空间为手段全力打造望京绿色智慧商务区,实现建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统筹布局,创新驱动减污降碳

朝阳区作为北京中心城区,面临着第三产业占比高、建筑分布密集、道路交通网络密布等挑战。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朝阳区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先行先试,申报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朝阳区坚持系统谋划,按照“减排量、控增量、增容量、提质量、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印发实施方案,强化领域协同和政策协同。

在汽修行业,朝阳区实施绿色绩效升级和“一厂一策”,显著提升“含绿量”,绿色企业比率增长3倍。餐饮行业则通过油烟废气高效净化装置更新补贴,巩固油烟治理成果,更换装置企业占全市70%。交通领域,加速交通运输结构转型,提高清洁车辆比例,移动源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绿色消费领域,创建绿色门店,鼓励节能技术应用,降低运营污染和碳排放,打造绿色低碳消费新场景。

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表示:“朝阳区坚持多领域协同发力,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资金政策的导向性、撬动性、激励性作用,有力推动了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