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
电力》杂志社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报告(2024)》(简称“报告”)。报告深刻把握新阶段电力行业低碳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指出电力行业低碳发展要兼顾转型速度与能源安全。
首先,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应加快推动水电、风电、光伏、核能等低碳能源发电量增长,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进一步增长,逐步降低煤炭消费需求。着力推动煤炭消耗量高的行业进行能源替代,已有的燃煤机组、煤炭产业中的落后产能要逐步淘汰,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因地制宜布局非化石能源生产,提高现有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利用率。推动剩余水电资源开发,通过龙头电站建设、优化梯级调度等方式加强已有水电的跨年跨季节调
节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着力破除新能源的消纳障碍。此外,还应统筹优化煤炭布局,确保能源转型安全,持续开展煤炭资源勘探和产能储备,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和管理,完善煤炭跨区域输送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
其次,优化能源和产业布局,实现协同发展。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应将发展重心转移至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如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建设分布式新能源,充分运用沿海优势发展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加强企业、园区和区域级的高比例非化石能源解决方案试点,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的运行和商业模式,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
再次,形成有利于低碳能源发展的能源定价机制。应推动能源价格充分
市场化,使价格成为引导使用低碳能源的长期稳定信号。运用碳税、
碳排放权交易等碳定价手段将使用能源的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充分发挥碳定价机制对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能源使用结构的引导和改变作用。优化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市场价格机制,在电力市场中消除交叉价格补贴等扭曲市场价格的因素,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形成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