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山东何以力拔头筹?

2025-1-8 10:58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周雁凌 季英德

 “山东省获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比武团体第一名、辐射专项比武团体第二名;12名参赛队员11名获奖,其中个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3人获分项竞赛第一名,获奖人数、分项竞赛第一名人数均居全国第一。”生态环境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通报的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全国决赛结果显示,山东省在全国大比武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精英汇聚,同台竞技,角逐激烈,山东省何以力拔头筹?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力度,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速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这次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山东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展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监测垂改成效的重要平台、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的重要举措、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的重要机遇,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锚定“争第一、当先锋”,聚力“更准、更快、更规范”,营造了学业务、练技术、提能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大比武切实提升真本领、亮出真功夫、展示真风采。

深化垂改,重塑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2024年11月22日,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揭牌仪式在烟台举行;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陆海统筹生态治理与系统调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在济南成立,标志着山东省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在全省机构编制持续收紧的大形势下,设立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及7个沿海市分中心,搭建起“1+7”省市一体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这是山东省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支撑管理机制,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快推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坚持生态环保垂改与省直机构等改革同步部署、一体推进,全力做好深化监测垂改“后半篇文章”。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说:“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基础性工作,是对地方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重塑。山东省在全国大比武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根本得益于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

为理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山东省统筹省驻市监测中心与驻地政府、属地生态环境局、其他部门监测机构、科研院所、社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等之间的关系。厘清监测事权,制定省与市县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实施细则,全省16个市在市政府领导分工中均明确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市领导联系省驻市监测中心,推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深化发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孟庆堂说:“山东省着力构建‘1+1+1+16+N’生态环境监测体系,‘1+1+1’指的是省厅监测处、省监测中心、省海洋中心,统一指导全省监测监控工作;‘16’就是16个驻市监测中心,完成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任务,承担驻地执法监测、应急监测等;‘N’是152个市、县监控中心,负责辖区执法监测、应急监测和部分环境质量监测。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及其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整体效能。”

夯实基础,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593个断面组成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省跨县域河流,1655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所有县(市、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7783家重点排污单位1.39万个点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基本实现水、气重点行业及主要污染物指标全覆盖……”这组数据,是山东省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支撑的真实写照。

为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山东省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大气、水、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实时连续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不断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质量“评估”作用。布设1.7万个自动监测点位,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199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延伸到乡镇(街道),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大气监测实现从常规指标到复合型污染物、从平面观测到立体观测的提升。

山东省着力提升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能力,积极提升预报预警和应急能力,实现空气质量短临精细预报、15天精细化预报、中长期趋势预报,可提前7天—10天预测重污染过程,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级别准确率超过85%,AQI预报准确率全国领先。制定全省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及装备配置清单,构建起“1+3+1”应急监测格局和“一库专能、多库联动、物网互联”的环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走进山东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蓝色的大屏幕上跳跃着各种数据。据了解,中心汇聚了各类数据383项410亿条,每年为全省污染治理提供10.7亿条数据支持,13个智慧监测应用场景入选省级及国家级优秀案例。

依托平台数据融合分析,山东省建立“锁定高值区域—组分解析溯源—定向精准施策”的环境空气污染高值区管理常态化机制,快速科学开展污染防控。形成了大气污染源远程监督帮扶机制,充分运用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用电监控、移动源监控的数据资源,实现监测监控与执法监管有效联动、闭环管理,倒逼工业污染源、移动源稳定达标,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以来,累计推送问题线索4000余条,推动非现场执法占比提高到40%以上,数据价值不断释放。

山东省碳监测试点服务“双碳”战略,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打通城市尺度“自上而下”碳同化反演技术路线,初步形成城市碳监测技术支撑体系。

奋勇争先,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

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是生态环保铁军的先锋队,是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监测文化建设凝聚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奋进力量,常态化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培训、大练兵”五大活动,深入实施监测能力、质量、数智化提升3年行动,着力在监测分析、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数据应用、应急响应、科研创新和协调联动等方面实现能力全面提升。

为锤炼业务精湛、敢于争先、奋发有为的监测先锋,依托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培训云中心,培训全省各级监测技术人员3.3万余人(次),以训促学、以练促干,有效带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水平提升,驻市监测中心持证人次和项次提升429%、835%,县级CMA资质数量增加171%。推动实施“五一三”监测人才工程,在全局性现场帮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中统筹调用,充分发挥以专带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监测系统整体技术水平再提升。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光说:“我们聚焦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总结形成‘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求真求实、默默奉献’的山东监测精神,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组织开展的省级大比武,在开幕式设置、监测战歌评选、赛事宣传等方面打造了‘山东样板’,污染源监控、AQI预报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大比武赛场上,山东参赛选手怀着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深沉热爱,用青春和汗水奋力践行着使命和担当,铮铮铁骨尽显生态环保铁军本色。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谷树茂,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17年,公休假仅用过两次,平均每天工作学习10小时以上,先后掌握了数十种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仪器的应用,百余项持证上岗项目均100%一次性通过考核,在近千次的现场监测和出具的数十万条监测数据中失误率不足0.1%。他始终坚守在污染源监测第一线,先后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国家项目近30个,省批项目近100个,监测企业千余家(次),累计出差1500余天,行程约45万公里,爬升高度3万多米,出具报告近千份。凭借着精湛的监测技能,在2024年第三届全国和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都取得污染源监测组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张晓琳获得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比武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组一等奖第一名,日常工作中凭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取得了近30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资格,她说:“作为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大家庭中的一员,能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让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这棵大树硕果累累。”

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陈婷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她与同事屈加燕都是辐射专项比武辐射应急监测组的选手。由于辐射应急监测组比赛涵盖内容较多,她们一起搜索学习材料,整理归纳总结,做到互通共享,共同进步。在南通适应性训练场地的实验室里,“流程准确”“咱俩基本接近”,这些话语让她们倍增信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出考场,她们对视之后便潸然泪下,泪水夹杂了释放、开心和太多的不易。陈婷、屈加燕分别获得辐射应急监测组一等奖第一名和个人二等奖。

山东省及16市都凝练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监测战歌,“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用奋斗保卫碧海蓝天,用汗水挥洒比武赛场,用忠诚捍卫铮铮誓言,环保监测铁军向前向前永向前……”铿锵有力的“监测战歌”,唱出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冲锋在前、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营造出“唱响监测战歌,争当铁军先锋”的浓厚氛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