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拥抱的互联网和环保产业蕴藏巨大赚钱商机

2015-4-5 00:24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汪韬

数据也正是环境服务的核心让“互联网+”环保产品有了基石


数据为王

“互联网+”中诞生了一个新生产要素——数据。这一论断来自阿里巴巴刚刚发布的《互联网+研究报告》。

数据也正是环境服务的核心。我国近两年环境数据的信息公开,让“互联网+”环保产品有了基石。

空气质量数据被应用得最多。除了“空气质量指数”、墨迹天气等创业型小企业之外,腾讯和高德近期也推出了“雾霾地图”。而在2月底因下载量太大而后台瘫痪的“污染地图”,则是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应用,通过APP、网站等途径,除了展示全国空气质量,还包括企业最新排放数据。

除了公众,林宣雄感到政府也急需高质量的环境数据分析结果。“有的市委书记对我说,评价环境不能只是水,得有综合指数。但这么多数据,他们就陷入数据的海洋。”2014年,我国首个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林正是中心的学术主任。中心发布了环境综合指数ECI,以期综合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控指数的换算,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状况。他认为大数据允许混杂甚至错误数据的特征,使得在创新思维下,水、气等数据可以综合分析。

我国环境数据信息公开才刚刚起步。“要做互联网+,就需要把政府手里握着的海量数据开发出来。或者政府也不清楚手里有多少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危险地图”创始人刘春蕾说。目前,公众可在危险地图上查询和自行添加居住地周边污染状况。

不过,和赵笠钧类似,一些学者和企业也在建立自己的数据王国。如“矮马预报”网站就是由三位科学家开发的全国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也利用遥感的数据,反映出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而作出预报。其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正从向政府服务转为向公众和企业服务。

杨斌则更看重利用数据为企业服务的商业价值,他申请了一个商标“数矿”:“传统矿山挖完了就没有了,数据越积越多,矿越挖越多,老数据也能挖出新东西。”因此,杨斌正在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将此前十几万元的智慧水务管理软件免费提供给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使用,通过水厂数据发现优化方案,提供付费增值服务。

更重要的是,杨斌希望通过免费软件掌握“入口”:一旦积累了大量的水厂用户,就可以建立大数据平台,成为水务行业的“阿里巴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