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需高效、洁净化利用
由于化石能源不会很快枯竭,今后几十年,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机构中的占比会逐步下降,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中国需要有“天花板”的概念,
节能优先、控制总量。
杜祥琬认为,“中国富煤”的认识需要重新审视。他指出,相对缺油少气而言,说富煤有一定的道理,但相对世界均值并不富煤,中国人均探明可采储量是世界均值的67%,储采比中国为35,而世界为118。因此杜祥琬认为:“用煤也得悠着点,控量、高效、洁净、低碳、控制不合理需求。”
煤炭总量控制煤炭消耗总量五年内见顶,煤炭消耗中,增加发电比例,气、电和余热的利用,替代没有用来发电的煤炭使用。只有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都减下来,才能叫“低排放”。在煤炭的勘采、洗选、加工、运送和终端利用的各个环节中,有一系列的提高能效、较少污染的技术,燃煤电厂的节煤
减排尚有明显潜力,低碳有待创新突破。
终端能源中煤改电或气,汽车的油改电也是有益的方向,有关的技术、标准、监管都很重要。杜祥琬评价这方面的进步可使高碳能源可低碳利用,是重要的能源变革。
当前,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天然气水合物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都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对缓解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会做出贡献。杜祥琬认为要努力提高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但他同时指出,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页岩气虽然储量不少,但因埋藏深、缺水和天然气管道的制约,我国开发页岩气的开采成本会比较高,收支比偏低。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几十年间,天然气将作为低碳能源支柱和重要的过渡性替代资源。但仅靠天然气不可能完成对煤炭的高比例替代,所以在中国“页岩气革命”或“页岩气时代”的口号并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