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5 17:15 来源: 财新网 |作者: 柴麒敏
六、未来不确定条件下的结论和建议
从上述经济、能源和气候安全综合评估情景的分析来看,中国未来达到排放峰值的目标和行动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在目标的选择上,如果全球气候制度的谈判进展平稳,各国提高减排力度的决策和实施要经历一个过程,那么结合国内发展局势,可以倾向于考虑在“十五五”期间部署实现稳定峰值,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可以控制在110亿吨(总排放120吨)左右,人均排放控制在7.8吨/人(总排放8.6吨/人)左右。该阶段中国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人均GDP将可能接近于2万美元,城市化率有可能超过70%,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完成。我国如果能在生产消费型增长趋稳和下降、生活性消费仍为大幅增长的阶段主动引导消费模式,形成与工业化国家黄标和蓝标模式优势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利用后发优势和知识溢出效应,大规模应用创新技术,我国可以预期在较高技术和发展水平上平稳实现低碳转型和排放峰值。
(2)在目标的实现上,能源总量和结构优化、低碳技术的规模应用无疑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未来发展方式将主要是存量优化的问题,而不是大规模增量的问题,能源消费大致要控制在58亿吨和4.2吨标煤/人左右的水平,主要的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增长将渐趋放缓并达到峰值,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渐从生产性消费为主逐渐过渡到生活型消费为主的阶段,未来增长的空间主要在交通、建筑等居民消费,届时我国的GDP增速放缓(2030年左右约4.5%),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第二产业能耗总量基本稳定,而上升主要是交通和建筑等需求调节性较强的领域,这样就会使得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增长缓慢,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来满足,能源结构将更加绿色。能源需求和供给的优化将为碳排放峰值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3)在风险的预期上,能源系统本身和未来经济增长影响都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并提前做好预案,应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进程协同起来。在能源领域,煤炭消费长期减量化、天然气进口短期突增、终端消费电气化程度提高、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和碳捕获封存技术的规模应用都应该在技术研发和推广、产业转型和扶植上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在经济领域,应该有做好中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准备,利用降低的发展速度来理顺结构性和系统性问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并应该在产业政策、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上更多地激励低碳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要素生产力,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为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做好基础性调整。
(作者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