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京津冀三地多位权威人士处获悉,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按照相关部署,将于3月底之前发布。2015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三地均准备推出更多举措。
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有年余。然而,由于三地定位及利益协调等
问题,顶层设计比最初预期有所延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原来京津冀三地上报的“
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
河北五中心”的定位发生了较大调整,并将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对象进一步明晰。
在《规划纲要》里,除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四中心地位不变以外,天津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区,河北调整为四个基地。“调整后强调只有北京这个中心,多中心就等于没中心。”参与规划纲要编制的人士说,顶层设计更加重视三地错位发展。
规划纲要即将出台
知情人士透露,《规划纲要》由厚厚的三大本文件组成:一个总纲,一个实施细则,一个具体名录。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
细则包括
交通一体化细则、环保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纲要出台将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从来没有哪一个规划纲要如此细致,力度如此之大。”相关人士表示,细致到哪些企业搬到哪个区域、每一条路修到哪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有每年的进度表,有问责举措。
比如产业转移方面,《规划纲要》明确列出北京二环内、三环内企业要转移多少。交通一体化的清单会具体到现在北京、天津、河北有多少断头路,怎么解决;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厅委、民航总局分别承担什么责任,都有细化清单。
《规划纲要》确定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有很多一年来都难以突破的行政壁垒和重大项目,在高层协调下,“将会超过很多人意料,加大推进和落地”。
《规划纲要》由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织编写,该领导小组下的办公人员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发改委副主任,以及交通部、环保部、民航总局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各方都在急切等待京津冀顶层设计的出台。”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委副书记王雪增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规划纲要》对地区发展的约束比‘十二五’规划还厉害。”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其针对性更强。
据悉,虽然《规划纲要》已多次征求意见,但相关地方各自只能看到涉及相关工作的部分,无法得知其他内容。
比如,河北的沿海地区很关注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滨海新区的定位如果包括重
化工,曹妃甸就会失去相关项目。此外,河北省内各市竞争也很激烈,其中,曹妃甸成为首都产业外迁最大承载地,已经板上钉钉。“但承德说,你把我也写进去吧,秦皇岛也让写进去,都想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河北一位参与《规划纲要》编制的人士说。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得知,在原来的《规划纲要》草案中,各方认为表述过于笼统,定位含糊,尤其天津和河北在产业定位等方面,仍容易造成同质化发展和竞争。经过修改以后,明晰了各自的定位和产业规划,但仍存在具体矛盾。
“北京是输出方,争议不大。交通先行、环境保护没问题,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也没问题,关键是产业定位。”河北省承德市相关人士表示,“只要规划纲要定位好了,这个区域就不能上其他项目了。谁也不愿意被定位为休闲旅游业。”
这一年来,部分地方在产业承接和转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平台和载体建设重叠,招商中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由于三地政府协同性不够,同一概念各自表述,在实际操作中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跨区协调难度大,顶层规划编制也因此进展较慢。
上述承德市相关人士认为,如果新的定位和此前差异较大的话,该地区可能很多工业都要停,现有项目要么压减,要么搬迁。“都上高科技项目,哪有那么多高新企业呢?有的项目按照规划已经被禁止了,但我们还在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