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博弈经济账
在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海拔800多米山顶的长城烽火台旧址处,一座高约1米的正三棱体界碑静静地伫立着。
碑体三个立面分别镶着“
北京”、“天津”、“
河北”等字样。三条鹅卵石延长线指向两道始建于北齐的古长城和一道山梁,它们正是京津冀行政区在此划分的依据。
在此接壤的是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市蓟县下营镇、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界碑下三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按照京、津、冀的顺序拉开了档次,形同天壤,贫穷与富裕一线之隔。
多年来,国家层面通过多项
政策文件力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进中却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发展失衡、定位不清、产业雷同,产业链分工合作方面也面临诸多矛盾。
在
交通方面,三地“断头路”和“一公里壁垒”形成的交通断崖十分普遍,交通建设责任分担、利益成果分享没有机制化的协定;在环境保护方面,谁承担污染责任、成本如何分摊等
问题一直争执不下;在产业转移方面,税收如何协调,各地政府财务账怎么算,更是争议最激烈的领域。
协同发展,除了要补齐短板,更是一种利益博弈。“对于京津冀三地来说,交通一体化、产业调整、生态保护面临的行政壁垒和资金压力都不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