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发力,在激发消费活力、拉动投资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支撑绿色转型方面效果明显,同时,各地的回收循环利用能力也得到加强。2025年,随着以旧换新措施深化,更多种类的商品将参与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体系中来,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高达3.76亿吨,回收总额突破1.3万亿元。据估算,1辆报废的小型汽车精细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约36千克橡胶、70千克塑料、740千克废铁、100千克铝;1吨废旧手机可提炼出400克黄金、2300克银;1台普通电冰箱可回收9千克塑料、38.6千克铁、1.4千克铜。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有助于降低对原生资源的依赖,缓解环境压力,还能有效推动碳
减排工作。
但也要注意到,我国当前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行业还存在不少
问题。比如,虽然各地陆续设立了很多规范化的回收网点,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从业人员中,个体回收户占据很大比例,很大一部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由个体回收户通过走街串巷或主动上门方式进行收购。而且由于从业门槛低,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规范拆解和处置问题一直存在,环境污染隐患和扰民现象屡禁不止。在报废机动车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中,非法拆解问题尤为严峻。
同时,资源回收利用的方式还比较粗放,没能充分挖掘废旧资源的价值。以报废汽车回收为例,我国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主要以废
钢铁、废塑料、废橡胶等材料以及电器元件为主,拆解企业收益的80%—90%来自于废钢铁销售,回用件、再制造件等高端利用方式很少。而且,各地当前普遍将废钢混料打包压缩成块状,卖给回收公司统一处理。而要利用废钢生产高等级钢,关键在于废钢中残余元素含量的控制,这就对废钢的分类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粗放的回收方式严重降低了废钢资源的利用价值。
回收处理技术和回收模式创新问题也值得关注。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装备大量应用。随着这些新能源装备进入退役和报废期,回收利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若不能规范回收利用,不仅将带来资源浪费和污染风险,还可能面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问题。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光伏产品是我国贸易出口的“新三样”,但欧盟《净零工业法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
法规》和美国《清洁竞争法案(草案)》都强调了新能源设备的循环利用问题,亟须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以应对可能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而要提高新能源固废的回收利用水平,需要进一步开发更高效、更具创新性的技术,探索更高效的资源化途径。
2024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挂牌成立,业务涵盖线下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和废钢回收、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回收,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业务、退役风电和光伏设备回收等领域。央企布局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引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回收循环利用不仅是推动“两新”工作的关键环节,也与“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密切相关,是推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提升回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必须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探索新型回收模式。同时,还要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等力量,打好“
政策、
市场、科技、社会”组合拳,促使各种废弃物得到更加协同、高效的处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