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届上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专场赛近日在普陀区信泰中心“海聚英才”路演大厅举办。9家参赛单位带来的绿色低碳领域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引得专家评委不断追问,参赛团队的超前思维和技术实力,也引得在场观众频频点赞。
为响应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建设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功能型研发与转化平台,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联合发起了上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和申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大赛迄今为止已经圆满组织了两届,优选出了多个高质量项目并予以扶持落地,逐步形成了“上海研发,异地制造”的转化格局,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届大赛以“绿色赋能发展,科技向新而行”为主题,于2024年12月拉开帷幕,本场专场比赛由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参加本专场赛不仅有上海市本土的高校、企业团队,来自长三角兄弟省份
安徽的一家公司团队也来到现场参赛,除此之外,
吉林建筑大学项目团队和西安
交通大学项目团队通过线上路演参赛。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黄蕾在致辞时介绍,大赛核心词就是“创新”,希望通过大赛深度挖掘一批兼具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与科研前瞻性的优质项目,不仅能够助力上海本地的发展,更有望为全国相关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未来还将通过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等国内协作方式,为企业优秀人才提供职称评定等支持。同时,积极拓展国际推广渠道,借助国际会议、智库
论坛等平台,将获奖企业和优秀案例推向世界,助力企业寻求国际商机,为参赛企业和研究学者争取更多发展机会。
“飞灰是危险废物,团队新技术不仅实现处置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还可以从中提纯高价值
化工盐。” “我们带来的是钢渣固废大掺量转化技术。”“公司研究的塑料低能耗降解技术不仅能实现塑料瓶回收还能赋予其高价值。”……路演比拼的现场气氛激烈,新技术、新方案频频现身,参赛团队从减污、降碳的思路切入,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方法。
不仅有新方法、新技术,很多项目团队还很有“来头”,比如带来杨絮综合治理方案的安徽万绿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曾获得安徽省科技创新等多个奖项,西安交通大学带来的绿色智链项目也获得过国际奖项。
在比赛现场,来自环境监测、固废和土壤修复、电子废弃物和废电池资源化利用、环保金融咨询、环境投资服务领域的5名专家评委,从技术特点、人才团队和
市场前景3个方面,对9个参赛项目逐个进行提问和综合评估。
普陀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王隽从区位优势、空间优势、科创优势、产业优势、
政策优势等5个方面介绍了普陀区创业环境特点,并表示热忱欢迎大家到普陀创业。
“协助举办这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专场赛,旨在为广大科研人员、创新人才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绝佳平台。”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朱石清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已然成为全球共识,也是我们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必由之路。未来还将继续支持,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攻克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