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碳基金的策略选择

2015-4-7 01:41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王周伟

据了解,中国已经具备发展碳基金市场基础,其前景是广阔的。目前中国只有绿色碳基金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业务范围比较单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碳基金,这使得中国碳基金的发展尤为迫切。

合理定位投资目标,寻求碳基金多元化运营模式

从发展低碳经济视角看,中国碳基金应当是国际碳基金的本土化。这需要它既与国际接轨,有投资CDM项目、参与碳减排量买卖交易行为、活跃碳交易市场的功能,又要结合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较差与环保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国情。因此,中国碳基金投资目标应当是多重的: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二是加快低碳技术商业化的经济运营, 三是碳项目投资的孵化器,四是活跃碳交易市场,五是吸引国际碳投资基金合作。

从国外碳基金运营管理情况看,由政府设立、企业化运作、吸收专业人士参与的管理模式,既能利用政府部门背景准确把握和执行宏观政策,又可发挥专业人士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特长,保障基金运营的效率和政府对基金的监督。而由企业出资的商业碳基金,可以进一步推进CDM项目投资,促进国际碳市场的交易,形成有效的补充。因此,近期我国碳基金体系应当是以政府基金为主、多边合作基金与商业化基金共存。其中政府基金应当是政府投资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模式运作,以树立示范,更好地落实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提高CDM项目效率,优化碳基金投资工具质量

CDM项目运作效率决定着中国碳基金的投资效率。特别是2012效应的显现,导致中国CDM项目注册屡遭波折,中国CDM注册数量和成功率均大幅下滑。因此,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构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平台,有效实施中国CDM项目运作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完善市场交易体系,提供良好的退出机制

目前,欧美等金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碳金融工具和一些大型的碳交易中心为支撑的碳交易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碳金融交易要落后许多。

2008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城市相继成立环境交易所。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北京环境交易所面向全球推出了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 “熊猫标准”,规定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从而完善了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试图推出《天津议定书》。全国各类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累计成交金额已近60亿元人民币,市场交易平台初步形成。但上述多个地方能源环境交易机构,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各机构只能催生地方的、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体系。因此,需要由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引导建立包括规则的制定、总量的制定、排放权的分配、排放量的检测和核证等在内的一整套碳交易体系,各交易所充分竞争,提高碳交易信息透明程度,并运用市场化手段,形成全国统一高效的碳交易市场体系。

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为碳基金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碳市场交易风险较大,在我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可以建立相应的碳期货交易市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以碳排放权或核准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s为标的物统一制定期货合约,吸引大量交易主体参与,依靠其价格发现功能,指导现货交易,以便为国家及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价格信号,为碳基金、碳排放权相关企业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能。

作者简介: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博士后,副教授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