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能源主产地实现绿色转型新跨越

2025-1-17 11:36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于嘉、朱文哲、赵泽辉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一处沙漠光伏基地,一排排桩基和支架在沙漠中整齐排列,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安装电线,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尾声。

该项目位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是国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总投资约55亿元,占地近2.9万亩,2023年9月开工,第一标段60万千瓦光伏施工基本完成。

据项目实施方、内蒙古绿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经理海铁成介绍,项目总装机11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22亿千瓦时,有效减少标准煤用量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万吨。

“我们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110万千瓦项目并网发电,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再添新绩。”海铁成说。

这一沙漠光伏项目的加快推进,是中国北方传统能源主产地内蒙古自治区,为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正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内蒙古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达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

这意味着煤炭外送量、电力总装机、电力外送量等指标多年领跑全国的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已成为当地主体装机电源,能源结构转型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积极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不断增加。

“去年自治区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600亿千瓦时。”内蒙古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王慜说,2025年,自治区将继续加快推进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40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超过1.7亿千瓦。

如何让生产出的绿电高效利用,进而助推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内蒙古积极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协同推进绿电本地消纳、新型储能与绿电外送。

在推进高水平绿电消纳上,内蒙古2022年创新提出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方式。其中,风光制氢规模已达107万吨/年。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内蒙古圣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氢加氢站,仅用15分钟就能为一辆重型卡车完成氢燃料加注。“我们用绿电生产氢气,纯度高,又环保。”该公司制氢加氢站负责人苏建军说,公司目前每小时可产氢气2000立方米,每天可加氢1吨,能满足60辆氢能重卡的燃料需求。

为持续增加绿电消纳场景,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绿电替代,带动铁合金、钢铁、铜、铝、锂等新型合金材料产业绿色转型,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高载能产业集聚区;加快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打造氢能产业先行区。

对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不稳定情况,新型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与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2024年,内蒙古累计建成新型储能装机1032万千瓦,今年力争新开工装机1000万千瓦,新投产600万千瓦。

内蒙古还积极推进绿电外送。2023年,锡林郭勒盟境内大型风电场生产的近1亿度绿电,跨越1600多公里,点亮杭州亚运会赛场。

不久前,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电端配套500千伏输电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1200万千瓦新能源的送出难题

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约60%的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来自中国。随着新能源开发潜力的不断挖掘,新增装机需求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在内蒙古,“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呼和浩特市吸引大唐、国能、三峡等45家能源及装备制造头部企业在呼和浩特设立区域总部或项目公司,阿特斯光伏产业园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开工。包头市已聚集40多家晶硅光伏企业,多晶和单晶硅产能占全国的40%以上。

包头市还加快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企业降碳减排,2024年与英国标准协会达成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碳足迹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11月,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通过英国标准协会核查,拿到国内首张含绿电“碳足迹认证证书”。碳足迹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巍峰说,公司生产的光伏产品有60%到70%计划出口,这张绿色“通行证”可为产品走向国外减免碳关税,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

在中国不断发展绿色技术的进程中,内蒙古持续作出努力。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内蒙古将聚焦发电机、变流器、逆变器、系统集装箱等核心零部件,力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