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巨头接连“退群” 全球净零排放金融版图加速重构

2025-1-20 10:22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李颖超

  美东时间1月17日,美联储宣布退出“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etwork of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简称“NGFS”),令外界颇感意外。该组织由全球央行等监管机构组成,致力于研究监管金融系统内气候变化风险。

  此前,包括高盛集团、富国银行、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多家华尔街银行巨头,已相继宣布退出联合国支持的净零银行业联盟(Net-Zero Banking Alliance,简称“NZBA”),引发了全球金融界和环保组织的高度关注。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尔街银行从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多家大型的华尔街银行在环保承诺上出现了动摇,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一触即发。

  1 美联储宣告“分手”

  当地时间1月17日,美联储宣布退出曾于2020年加入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

  美联储对NGFS及其成员的合作表示赞赏,但也认为NGFS时至今日的工作范围已超出了美联储的职责范畴,“NGFS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涵盖了董事会法定职权范围之外的更广泛问题”。

  2017年12月,NGFS由8家央行、监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包括中国央行、荷兰央行、法国央行和宏观审慎与处置委员会、英格兰银行、德国央行、瑞典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管局和墨西哥央行。

  目前,NGFS成员已扩大至五大洲的130多家央行、监管机构和观察员机构。该组织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宏观金融稳定、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旨在强化金融体系风险管理,动员资本进行绿色低碳投资。

  业界普遍认为,美联储此次退出将给NGFS带来不小的影响。自成立以来,NGFS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美联储的退出极有可能削弱该组织的影响力,也引发外界对全球绿色金融合作前景的担忧。

  2 华尔街巨头“退群”

  退出NGFS,并非美国金融业在气候环保领域采取的唯一大动作。实际上,在新岁旧年交替之际,华尔街的银行巨头已接连开展了行动。

  2024年年底,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率先退出了净零银行业联盟,但并未透露具体的退出原因。随后,高盛集团和富国银行也悄然退出。2025年1月,摩根士丹利也正式宣告退出净零银行业联盟,导致北美地区净零银行业联盟内来自美国的银行数量进一步缩减。至此,华尔街银行六巨头,即花旗集团、美国银行、高盛集团、富国银行、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已悉数“退群”。

  净零银行业联盟于2021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由联合国召集并推动的一项重要倡议。该联盟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让银行通过贷款和投资手段,促使企业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NZBA发布的2024年进展报告显示,自成立以来,其会员银行数量增加了两倍多,由43家增至144家,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但不限于欧洲、亚洲、北美等地区。

  伴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国政府对气候行动的承诺也不断加强,而净零银行业联盟的成立也成为了银行业响应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彼时,高盛集团、富国银行、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等作为响应先锋,相继加入了这一联盟。

  不过,基于美国政治环境的变化,华尔街多家大型银行如今又重新审视了自己在环保承诺上的立场。

  摩根大通在谈到退出NZBA时表示:“将独立积极推进公司、客户和股东的利益,同时继续专注于务实的解决方案,帮助进一步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安全。”

  花旗集团发言人表示,退出的决定将使其能够专注于解决向新兴市场筹集资金以支持低碳转型的障碍,“我们仍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并继续对我们的进展保持透明”。

  高盛集团的一位发言人还表示,该银行非常关注监管机构日益严格的标准和报告要求,并坚称“公司在实现净零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3 环保承诺何以摇摆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尔街银行从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多家大型的华尔街银行在环保承诺上出现了动摇,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一触即发。

  该人士认为,一方面,政治压力对多家华尔街银行的环保立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自2022年以来,共和党在美国国会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并对气候目标表达了较为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银行减少化石燃料贷款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打压传统能源行业,威胁到美国经济的根基”。为此,共和党通过多种方式向银行施压,甚至扬言要通过立法手段限制银行的行为。

  另一方面,传统能源企业也在对银行施加压力。“作为华尔街银行的重要客户,这些企业的贷款需求直接关系到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利润增长。”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和保障自身利益,部分银行不得不考虑对传统能源企业的贷款需求给予更多关注,从而在环保承诺上做出一定妥协。

  “几年前,当气候变化成为政治议程的焦点时,银行机构纷纷热衷于展示自己对气候行动的承诺。然而,随着政治钟摆的摆动,‘对气候采取行动’在华尔街银行眼中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亦有银行分析师表示,这是多家华尔街银行选择“退群”的重要背景,不可忽视。

  华尔街银行的相继退出,也给净零银行业联盟及全球气候目标的达成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这一系列被动举措,不仅会削弱联盟本身的影响力,更有可能引发跟风效应,降低联盟推动全球银行业在气候合作上的凝聚力与执行力。”前述银行分析师还表示,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些银行的退出也正在损害环境投资的吸引力,降低投资者信心,无疑将影响有关概念的市场表现。

  显然,银行巨头的退出还将导致气候融资渠道减少,减缓全球气候目标实现的进度。不过,从此次“退群”的相关回应来看,部分来自华尔街的银行仍表态“致力于实现自身的净零排放目标,并帮助客户减少碳足迹”。这或意味着,相关银行退出净零银行业联盟并不是对气候目标的完全拒绝,而是为了避免因不完全遵守联盟要求而可能面临的法律或声誉风险,全球净零排放金融版图加速重构。

  4 气候目标策略再审视

  实际上,华尔街银行巨头的集体“退群”,也使得全球银行业和环保组织不得不重新审视气候目标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在提醒全球范围致力于环保的机构和组织——气候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加坚定的政治支持和市场激励。

  某银行从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气候变化不分国界,对此需全球携手采取一系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策略,确保银行业在气候目标上的行动与承诺保持高度一致。”该人士称。

  另外,银行业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通过加强气候风险筛查、温室气体核算和以气候为重点的国家/部门诊断,更好地评估和管理环境风险,确保资金流向符合气候目标的项目。

  进一步下沉来看,银行业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大有可为。例如,探索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进一步坚定投资者对绿色项目的信心。

  “金融机构还应加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打破行业和部门利益壁垒,加大数字科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尤其是在项目实际节能减排降碳等环境效益的监测、统计、披露过程中,数字科技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5 为世界添一抹中国“绿”

  在应对生态环境危机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的课题中,中国持续推动有关进展,逐渐成为推动绿色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

  从最新动态来看,本月稍早时,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首批6家企业与6家银行当场签约,共计将获得超130亿元融资支持。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会上介绍,近年来,金融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超35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9万亿元。

  当然,目前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仍存在巨大资金需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提到,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力度,健全项目推介机制,强化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努力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中国人民银行和生态环境部已建立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并推动首批标志性项目达成签约。”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将联合当地产业部门建立机制,探索制定绿色发展项目库,不定期向各金融机构推送。

  6 欧洲银行业长线坚守

  在全球金融界,欧洲银行在环保承诺上的立场相较于华尔街银行显得更为坚定。尽管同样面临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一定程度的政治压力,但欧洲的绿色监管环境更为传统且严格,这也促使欧洲银行在环保承诺上展现出更为稳健的态度。

  例如,在面对环保要求时,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欧洲银行机构,选择了坚守承诺并积极参与气候融资。上述银行不仅加入了净零银行业联盟等多个气候联盟,还通过贷款和投资等手段积极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

  作为第一批加入净零银行业联盟的国际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从2017年开始就已停止向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关行业提供新的金融服务,也停止了对燃煤电厂项目的所有新融资。2020年,法国巴黎银行进一步升级其环保策略,要求电力与采矿客户于2030年前(经合组织和欧洲以外地区为2040年)退出煤炭业务。

  除了采取上述行动,法国巴黎银行还计划在2025年前将3500亿欧元投资于绿色贷款及债券,助力企业客户应对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挑战。

  “欧洲银行之所以能在环保承诺上保持坚定立场,是因为它们更注重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另一名银行分析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欧洲地区银行业的行为分析,尽管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长期来看,支持可持续发展将为企业和银行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机遇。

  7 绿色发展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与标准密集出台,顶层设计日益健全,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点点滴滴的金融力量正汇聚成一片“绿色汪洋”,滋润着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土壤。

  如今,《绿色债券的支持项目目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等绿色金融标准皆已发布,另外还有多项标准处于立项或征求意见环节,涉及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等多个领域。

  “当前,几乎每一家银行都已涉足绿色金融。”来自某股份制银行的一位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无论规模大小、水平高低,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因为仅靠一两家机构难以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真正繁荣”。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自“双碳”目标设定以来,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已成为众多中资银行年报及清单中的常规项目。与此同时,绿色标准的制定与气候风险评估工作亦取得积极进展,多家银行正致力于完善细节,力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020年9月22日,中国许下“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简称“双碳”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开启低碳转型之路。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者和支持者,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也自此按下加速键。

  除此之外,众多银行还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的专业运营框架,通过设立专门组织、配置专项额度、实施专门考核,打造绿色金融的业务拓展机制,以及涵盖贷款、债券发行、并购融资、银团贷款、资本市场运作及代理推介等多元化产品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多家银行设立个人碳账户,碳金融创新业务已如“百花齐放”。

  从内部机制到对外部服务,商业银行正加速将资源引流至绿色、低碳领域。在这一趋势中,“深绿”客户群体的迅速壮大、绿色存款工具的持续创新,逐渐成为新动向,彰显着中国银行业对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也预示着绿色金融领域正步入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