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海更蓝、湾更美、产业更兴旺

2025-1-21 13:5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郑秀亮

2025年1月12日,继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湾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后,深圳大亚湾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大鹏新区实现全域美丽海湾建设目标,为深入推动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圳市大鹏新区的海岸线占全市的1/2,拥有包括“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在内的48个沙滩,生态质量指数(EQI)连续3年保持一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深圳“十二连冠”。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大鹏新区全面落实深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大鹏新区高水平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若干措施(2024—2028年)》要求,围绕“出国旅游替代、运动达人天堂、海洋经济集聚、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家级荣誉。

强化监管守护大鹏生态“颜值”

2024年,大鹏新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12.9微克/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三阶段过渡期目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EQI保持深圳市最优。

“气质”出众源于严值守强化监管。依托生态环境全要素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监控大气、油烟、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精准助力执法监管;依托“远程喊停”设备、“TSP联网预警”等科技手段对建筑工地超时施工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开展建筑工地“十优十差”联合评选,在扬尘治理上出实招、办实事。

水质优良源于重统筹系统治理。坚持全要素治理、全周期管理、全流域统筹,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行动,大力推进河流综合整治以及碧道建设工程;开展沿河截流系统内部排口排查和溯源整治;实现大鹏新区河流水质均值100%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一类。

宁静城区源于抓创建加强防治。加大对娱乐场所、餐饮企业等噪声源的执法检查力度,管控重点敏感时段噪声扰民现象,共创“宁静城区”舒适空间。在早晚高峰及平峰时段,开展机动车鸣笛噪声扰民整治,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和监管。全年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昼、夜间达标率均达100%。

广阔的海面、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大鹏新区打造智能化监控监管体系。创新无人机24小时远程调度自动巡查模式,布设5套自动无人机机场,预设10条近岸海域智能化巡查航线,实现半径8公里近岸海域基本覆盖、海岸线全监管,形成常态化巡查高效快捷、突发事件跟踪处置及时的陆海统筹环境监管新格局。

此外,构建海洋监测浮标、地波雷达、卫星遥感“海—陆—空”立体观测网,全面提升海洋现代化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合作者号”浮标在大鹏湾海域正式投入使用;12月,广东大亚湾海湾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作为全国唯一以亚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监测为特色的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同时,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建设区县级全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布设近300套在线监测设备,汇聚两万条生物多样性数据,连通规自、水务等部门管理信息,形成十一大类369小类的生态环境“数据大脑”,推进“全覆盖”智慧化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全力守护湾区丰富生态资源。

打造国际化滨海旅游胜地

2024年大鹏新区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增长17.9%,旅游收入118亿元、增长21.7%,实现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增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海湾。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鹏新区打造了一批国际化文旅项目,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将生态优势逐步转换为经济动能。建成全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发布国内首个光环境质量标准。建设全国一线城市首个国际慢城,打造宜居样板。贯通东涌—三角山—七娘山—大雁顶徒步路线,提升改造鲲鹏径60公里,打通滨海活力带43公里。2024年8月,东山鹿嘴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坝光中心公园建成开放,绿道、碧道、远足郊野径、滨海骑行道总里程突破200公里,为市民提供更多亲海休闲空间,推动湾区沿海经济快速发展。

依托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引入地中海俱乐部、德国途易、奥飞娱乐等重点项目,建设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加快推进水头第二引擎乐园、新大高端购物旅游综合体、半天云片区活化改造、大鹏野生动物园等项目落地,形成主题乐园集群效应,让“大鹏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山海不再遥远”旅游品牌加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连续举办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顶级帆船赛事——中国杯帆船赛,第十六届赛事期间吸引38.96万人(次)到访大鹏,同比上一届增长12.05%。举办亚洲470级帆船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赛事活动,建设集海洋生态、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持续提升湾区国际影响力。

持续擦亮大鹏半岛生态文化名片,有着600年历史的大鹏所城,如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全国首个以自然童书为主题的大鹏自然童书馆就坐落在所城内,海洋主题空间、海洋生物体验场景、《海错图》活动坐垫等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海洋科普互动体验。依托银叶树群落、生态环境监测、核电站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海洋+文化”模式、“山海林河”自然教育体系,启动微纪录片《坝光之光——百年银叶林的守护者们》的拍摄,编写全国首部银叶树科普书籍,培训超百名志愿讲解老师,“红树宝宝认养计划”“银叶树宝宝带回家”等品牌活动获评“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300万人(次)。

培育绿色低碳海洋产业

逐梦深蓝,向海而兴。大鹏新区紧紧抓住海洋强省发展契机,推动海洋产业加快集聚,积极引进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一批企业国际总部或区域总部,全力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

深圳国际生物谷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各级各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产学研示范基地共10余个,获得知识产权项目数超过200余个,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成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综合实验基地等重点涉海研发平台,与高校共建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国际级食品谷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南方海洋科学城坝光核心区,深圳海洋大学、海洋博物馆、深海科考中心等“蓝色重器”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助力滨海旅游度假、海上动力研发等重点项目落地。

以“渔”为媒耕牧深蓝,落户国内首个珊瑚保育中心,中国珊瑚普查广东站在大鹏启动,打造以珊瑚保育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27603.6空方、共688个人工鱼礁礁体投放,推动种植10万株珊瑚,吸引海洋生物集聚,逐步推进传统渔业和社区经济转型升级、渔业生态修复、休闲观光融合。

在发展过程中,大鹏新区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编制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地方标准,覆盖浮游植物、底栖植物等8种碳汇类型,构建核算方法和质控指引;印发全国首个区县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提供指引。创新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广东大鹏LNG接收站累计进口量超亿吨,稳居全国榜首;国内首个LNG冷能养殖示范项目成功出鱼,每年可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实现“绿色能源”和“蓝色粮仓”跨界融合。

此外,大鹏新区积极推动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文旅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融合发展,打造龙岐湾片区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并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赢”。

深圳市大鹏新区始终坚持“两山”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未来将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力争打造成为海洋产业集聚、海洋创新踊跃、海洋文化浓郁、海洋治理领先的海洋强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