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下建设美丽镇江路径研究

2025-1-23 10:40 来源: 环境经济 |作者: 郦燕艳 孙忠英

生态文明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美丽中国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十年来,镇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成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进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行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美丽镇江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十年磨一剑: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十年来,镇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十年来,镇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把“生态要提升”作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镇江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谋划镇江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镇江的愿景图和路线图,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问题导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年来,镇江以主攻大气、水、土三大污染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使全市单位GDP能耗强度较2014年下降超30%,PM2.5年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48.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较2014年提升15.2个百分点。世业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打出了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组合拳”,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每年吸引游客达100万人次来学习参观。

(三)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镇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长江岸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长江镇江段江豚种群数量达到34头,占长江干流江苏段江豚总数的28%。“微笑天使”江豚频频出现成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双碳”达标行动

镇江是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十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镇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八大专项行动,推动全社会实施减污降碳。如扬中通过推进新能源的普及和应用,探索全市光伏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工厂等有效措施推动“双碳”达标行动。

二、站在新高度:建设美丽镇江的实践路径

奋进新征程,镇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美丽镇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建设充分彰显具有自然特色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生态环境之美、环境善治之美等“五个之美”的美丽镇江,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科学利用资源价值,充分彰显自然特色之美

1、整合区域资源,发挥资源优势。镇江自然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镇江素有“城市山林”之称。既有山水交融、江河交织的自然美景,又有“三山”五A级风景区;既有现代城市的繁荣气息,又有清新纯朴的田园风光;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美丽镇江就是要集中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价值。

2、挖掘资源价值,彰显特色优势。美丽镇江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彰显五大特色优势:一是挖掘山水自然资源价值,展现真山真水独特风貌,充分彰显自然环境优美优势;二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教育,充分彰显历史人文教育资源优势;三是挖掘区域空间资源价值,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格局”,充分彰显生态环境良好优势;四是挖掘产业资源价值,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彰显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五是挖掘潜力资源价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环境,充分彰显区域后发优势。 

(二)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充分彰显绿色发展之美

1、加快产业变革,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绿色化、低碳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二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利用,加快地热能开发、氢能技术研究和绿色能源岛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发挥数字经济关键增量作用,构建先进数字软硬件生态系统,加快推动产业数智生态转型,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2、落实“双碳”任务,协同推动“双碳”行动。运用科学方法,做好加减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一是做好减法,即大力实施减污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占比。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运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科技赋能发展绿色产业。二是做好加法,即大量增加生态碳汇。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绿地、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另外,重视农业“双重”功能作用,在农业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在种植、植被恢复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 充分彰显城乡宜居之美

1、打好蓝天保卫战,再现"蓝天白云"美景。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重点治理,推进协同治理。一是有针对性采取管控和治理措施。如影响镇江空气质量主要是PM2 .5和O₃两项,重点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减排方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对重点行业和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二是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机制,加强长三角、宁镇扬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与污染应对,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2、打好碧水保卫战,展现“江碧河美”水景。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水源地监控监测体系建设,确保饮用水安全。二是加快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收集全处理及完善海绵建设工程,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三是统筹推进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大运河等水环境系统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国、省考断面达标整治工程,确保水功能区达标, 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

3、打好净土保卫战,保障“清洁安全”土壤。一是土壤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二是健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体系,强化调查成果应用。科学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确保严格管控类耕地安全利用。三是推进矿山及其它企业关闭之后的修复治理,实现污染地块的有效利用、安全使用,保障土壤“清洁安全”。

4、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科学合理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优化镇域村庄体系格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避免“千村一面”。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厕所革命、沟塘清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村容整洁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系列知识讲座,引导村民形成科学、文明、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建设美丽乡村和美家园。

(四)探索价值实现机制,充分彰显生态环境之美

1、坚持系统观念,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坚决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开展长江岸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环境监督专项行动,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2、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浙江安吉、丽水等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借鉴它们的有益经验,镇江要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生态产品监测、评估、核算和交易体系,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点,有效解决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问题,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努力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

3、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品牌示范基地。建议以世业洲为示范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践路径。充分利用世业洲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把“四岛”共建和近“零碳岛”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即发展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低碳产业,使世业岛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品牌示范基地,充分彰显生态环境之美。

(五)创新政策协同机制, 充分彰显环境善治之美

1、增加资金来源,保障环境治理之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多渠道增加社会投入,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积极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撬动更多资本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提供资金保障。

2、运用经济手段,激发主体内生动力。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多种经济手段,通过内化成本和利益调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减污降碳的内生动力,激励企业提标改造的主动性。用好“环保贷”“环保担”“环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降低企业环保投融资成本、防范并抵御风险。运用“政府补贴+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联动机制,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治污设施更新换代。探索工业园区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提高整个园区环境治理能力。

3、实行补偿制度,发挥激励约束功能。一是坚持受益与补偿相对应、享受补偿权利与履行保护义务相匹配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制度。二是结合《镇江市主体功能区划实施规划》《镇江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镇江市生态补偿制度。充分运用各级、各类生态补偿资金,引导生态补偿资金向环境敏感区倾斜,遏制环境污染行为,建立起与镇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生态补偿制度,实现生态保护者受益、环境破坏者赔偿的“双向”功能。

4、严格环境执法,提高环境执法效能。一是落实环保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落实长江岸线保护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日常巡查和长江岸线保护巡查工作机制,推动环境保护与检查监督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二是加强执法软硬件建设。增加人财物各要素配备,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加强移动执法,依托第三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提高环境检测监测技术水平。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监管严、督察严、执法严的主基调,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效能。综合各种措施,协同推进环境治理,充分彰显环境善治之美。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