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信用的项目型二级交易市场
项目型
CDM和JI二级
市场是由大量
碳基金的投资行为引发的,使得一级市场之外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不受国际法约束的
碳金融市场。此类市场的交易模式是碳基金与发展中国家项目业主签署合同后,将购得的
碳信用转售给公约附件中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创立以来,与可持续性相一致的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这类基金已从环保项目的二级市场投资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目前的碳基金数量庞大,如,世界银行的原型碳基金、生物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伞形碳基金、框架碳基金,国家层面上的荷兰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荷兰欧洲碳基金、意大利碳基金、丹麦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欧洲碳基金,商业金融机构如瑞士信托银行的排放交易基金,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美国碳基金组织,私募基金管理的复兴碳基金等。碳基金的大量出现和运作推动了碳信用市场的繁荣,但也增加了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而带来的巨大风险。目前,已形成了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亚洲
碳交易所(ACX)、欧洲能源交易所(ECX)等近20多个交易所。
近年来,随着国际碳信用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关碳金融产品的交易迅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5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达126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其中,基于配额的交易规模达928亿美元,占全部碳金融交易总额的74%左右,基于项目的交易成交金额为72亿美元,占26%左右。在基于配额的市场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占绝对主导地位,2008年交易额达919亿美元,新南威尔士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交易额分为3.09亿美元和1.83亿美元。美国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行动(RGII)2008年开始运行,当年成交额2.4亿美元。在基于项目的市场中,清洁发展机制市场占绝对的比重,2008年交易额达65亿美元。清洁发展机制二级市场的各种碳基金交易由2007年的240万吨增到2008年的1072万吨,涨幅高达350%。联合履约机制和其他自愿型市场交易额2008年达2.9亿美元和3.9亿美元。
碳信用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金融机构和其他私人投资者积极参与。2006年10月,巴克莱资本率先推出了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核证
减排期货合同。2007年,荷兰银行与德国德雷斯顿银行推出了追踪欧盟排
碳配额期货的零售产品。除了单纯的进行配额交易和设计金融零售产品外,投资银行还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参与碳信用市场。2006年10月,摩根土丹利宣布投资碳信用市场30亿美元,2007年3月参股美国迈阿密的
碳减排工程开发商,间接涉足了清洁发展机制的碳减排项目,8月成立碳信用银行,为企业减排提供咨询及融资服务。目前,气体排放管理已成为欧洲金融服务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推动了碳金融产品创新和碳信用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时有关碳金融业务也成为发展最快的金融业务之一,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