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与全国双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发起的“双碳人才教育公益项目”(以下简称“公益项目”)在
北京启动。
该公益项目紧扣深化产教融合核心主题,以公益基金赋能共同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定团队,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陈曦、副秘书长刘二东,全国双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中国智库负责人高雪晴就公益项目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助推共同体规划建设、资助方向及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高雪晴作为公益项目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公益项目的工作方向,强调要精准把握“需求点”,精确链接“关系线”,创新拓展“应用面”,协同构建“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目标。近期,公益项目将聚焦
碳排放因子库数据建设与双碳人才培养两大核心任务开展工作。
在双碳人才培养方面,高雪晴指出,只有碳核算足够扎实,碳
减排效果才有足够的说服力,推动企业提升对碳核算必要性的认知、加强碳核算相关培训迫在眉睫。针对学校而言,要激励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双碳学科建设及课题研究,设置相关奖励制度,激发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参与双碳研究和应用。
陈曦提出,应促进行业与高校相关学院合作,精准开设双碳专业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平台资源优势,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在强化双碳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应开展针对性强的师资培训项目,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双碳教育师资队伍。在培训教材编制与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始终秉持实践导向原则,紧密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动态优化完善,切实满足双碳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据悉,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公益事业发展。“全国双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统筹指导,协同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由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上百家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