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现锁边“合龙”,创造了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也为金融业实践绿色金融提供了
新疆样本。
绿色金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生态文明美好愿景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推动力。
一年多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以下简称“新疆金融监管局”)指导涉及“锁边”任务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四地金融监管分局,引导金融机构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信贷管理各领域、全过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提供强劲金融支持。
推动绿色金融新融合
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截至2023年底,沙漠周边形成了长度约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在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绿洲之间,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发挥金融力量,助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合龙”,新疆金融监管局强化央地协同,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将推动绿色金融
政策落地与防沙治沙工程深度融合,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合龙”提供绿色信贷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
2024年7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围绕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沙产业,新疆谋划实施12个标杆项目。
新疆金融监管局聚焦《方案》,指导南疆4家金融监管分局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将金融支持政策纳入各地整体发展规划。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12个标杆项目特点和资金需求,相关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当地林草局等部门制定贯彻落实《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九条措施》,涵盖信贷投放指引、利率优惠政策等,为金融机构有序参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通过有效统筹新能源发展、沙漠治理、生态修复、沙漠产业,新疆金融业全力支持防沙治沙项目融资,为光伏新能源、沙漠文旅等新业态提供金融支持。
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项目,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范围内单体容量最大光伏治沙工程,对“锁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发电项目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的情况,单靠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无法满足项目进度要求。为保障项目建设,巴州银行业迅速组织人员实地调研企业,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加快贷款审批进度,不仅为项目提供信贷资金20.35亿元,利率还比同期贷款优惠。
2024年12月18日,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成为金融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标志性工程之一。
截至2024年11月末,新疆银行机构累计发放防沙治沙项目贷款148.32亿元,涉及项目65个,贷款利率最低至2.27%,持续为防沙治沙重点项目提供优质、低成本绿色金融资源。
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
沙雅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治沙重要阵地之一。当地政府推出梭梭—肉苁蓉种植生态建设项目,引进5家梭梭—肉苁蓉种植公司对盖孜库木乡南部2.1万公顷严重沙化土地实施固沙。但因工程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利润薄、见效慢,资金短缺成为种植公司无法攻克的
难题。
阿克苏金融监管分局了解情况后,指导当地银行积极探索生物治沙新赛道,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防沙治沙”新模式,为沙漠边缘梭梭、肉苁蓉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关键时刻,阿克苏塔里木农村商业银行沙雅县支行送来“及时雨”,为沙雅县振兴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授信6000万元。“贷款为我们前期购买梭梭苗木、铺设用水工程等提供资金支持,为项目注入动力。”沙雅县振兴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邵珍邦说。
除了沙雅县,阿克苏地区银行业还提供贷款资金2.04亿元,支持温宿、乌什等地防沙治沙生态建设。
在和田地区,银行业为参与防沙治沙2000余户农户和30余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4.05亿元,支持种植防沙植被超15万亩。在喀什地区,银行业推动岳普湖县10万亩荒漠化治理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光伏发电、旅游于一体的“光伏+治沙+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除创新金融支持生物治沙新模式外,新疆银行业还充分挖掘沙漠边缘光伏产业金融需求,创新光伏防沙新模式,支持“太阳能发电+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模式,在减缓风速、减少风沙侵蚀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防沙治沙同步推进。
走进莎车县恰热克镇光伏产业园区中核集团新华发电莎车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电站,大片光伏方阵便映入眼帘,蔚为壮观。该项目对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有重要支持作用。
在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和融资需求后,中国农业银行图木舒克兵团分行第一时间成立项目专班,开辟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为该项目授信20亿元,优先保障信贷需求,并给予利率优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1月末,新疆银行业累计投放“生物治沙”贷款9.56亿元,支持种植防沙植被超40万亩;累计投放“光伏治沙”贷款123.36亿元,涉及和田、喀什等地37个光伏项目。
实现金融质效新提升
为提高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所在地区金融机构服务水平,2024年以来,巴州、阿克苏、和田、喀什四地金融监管分局联合财政局、人民银行、林草局等部门建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项目库,组织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重点银行机构开展银企对接,引导银行机构“一对一”做好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提升绿色金融资源配置质效。
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生态任务,还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经济工程。新疆各族群众在与风沙持久斗争中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巨大转变。
曾经,沙雅县每年有超100天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2024年,沙雅县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面积达13.9万亩,沙尘天气减少至50天以内,土壤沙化速度降低1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梭梭—肉苁蓉种植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效应显著。肉苁蓉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完整产业链就此成型。
据统计,肉苁蓉产业每年为当地创造税收60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200余人,在生态与经济的天平上找到完美平衡,收获双重红利。
从银行业业务成果看,绿色金融发展正成为银行资产结构优化关键一环。
以阿克苏塔里木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部分资产汇聚在传统产业,风险较为集中。而为梭梭—肉苁蓉种植项目提供绿色贷款,因其稳定收益和低风险特性,成为银行优质资产。
随着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银行客户群体不断扩大。更多企业和个人因产业兴起有了新的金融需求,银行储蓄、信贷、理财等业务也迎来新发展契机。
在采访中,新疆金融监管局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立足定位、发挥优势,把更多绿色金融活水引向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支持地方特色沙产业,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滴灌作用,巩固提升锁边成效和后续产业发展,助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金融贡献。
■絮言点经
“贷”动绿色发展
□余拙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新疆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持续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向“绿”发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这不仅是新疆各族群众在与风沙持久斗争中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新疆金融业为全国绿色金融探索提供的富有成效实践案例和示范样本。
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生态任务,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经济工程。但在沙漠治理项目中普遍存在所需资金量大、回报率低、周期长等情况。这就需要绿色金融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将更多信贷资金向绿色发展倾斜。
为做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工程金融支持,新疆金融机构应用绿色金融实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和标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供给,为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治沙工程提供强大金融动力,用绿色金融“贷”动绿色发展。
一笔绿色金融,带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这是绿色金融发展使命和生动写照。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不仅为荫护民生发展构建一道绿色屏障,也为南疆环塔里木经济带提供重要生态支撑。
新疆金融业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金融实践证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只有与地方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大作用。
相信新疆金融机构在总结经验后,将会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用更加符合
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贷”动新疆在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固废治理等新领域新赛道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