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以碳达峰为分水岭实现碳中和的碳排放控制策略

2025-2-6 16:56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许维娜

“我国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的‘双碳’目标已经确定不移,但实现系统平稳转型需要持续做出重大努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廖华表示。

电力行业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其他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经济发展新模式、电力市场化改革、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等一系列现实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面临着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能源转型、顺应市场趋势等多重压力。

廖华介绍,在《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以下称《研究》)一书中,作者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卢灿以碳达峰后趋势情景为研究视角,对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后的经济社会能源转型情景进行了预测评估,围绕电源结构调整与碳定价等政策要求,应用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形成了创新研究成果。

廖华表示,《研究》中提出碳达峰后趋势的新型研究观点,该观点认为,碳达峰是指某一年达到最高排放水平,是碳排放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分水岭,虽然只代表一个时间点的状态,但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碳达峰之前,碳排放趋势无论怎样变化,都摆脱不了增长的大趋势;碳达峰之后,碳排放趋势无论怎样变化,都隶属于下降的大趋势,即使下降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比如有一段微弱下降的平台期。但碳达峰之前碳排放应以何种方式增长,碳达峰之后碳排放又应以何种方式下降,不仅直接决定了碳达峰的时间及峰值水平,还将间接影响碳中和的时间及水平。

我国已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省区市也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总体上已构建起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碳达峰政策体系,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更聚焦于如何达峰,对于碳达峰后到碳中和之前的路径规划有待完善,但恰恰这一段路径在整条碳排放轨迹曲线上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承前启后式的关键作用。

廖华认为,如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提前实现碳达峰,并跨过达峰后的平台期,进入深度脱碳期,进而缓解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压力,朝着近零碳排放、零排放、负排放等更高阶的远景目标迈进,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能源社会系统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强大的惯性。

他还认为,《研究》抛开传统的研究视角,以实现碳达峰后的峰值变动趋势为研究主题,贴合中国电力行业中长期减排目标制定的需求,更能为净零排放目标实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制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果,特别是针对中国经济的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发挥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学以致用的特点,直面问题,揭示规律,探索碳达峰后趋势。此外,作者提出了以碳达峰后情景为核心的电力行业中长期减排策略,对于制定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