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之年。近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召开两会,讨论和部署新一年的发展改革工作。笔者梳理发现,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
“降碳”方面,各地围绕建立能耗“双控”向
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布局碳排放统计核算、产品
碳足迹、碳
市场等领域改革,湖北提出建设全国
碳市场中心和
碳金融中心,
海南将建立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机制。紧扣完成“十四五”
节能降碳目标,分行业分领域推动节能降碳,上海提出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山西将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
山东明确加快建设零碳码头和零碳港区,广东、
内蒙古、
青海等地强调建设零碳园区。各地还将积极构建新型
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风电、光伏、核电、氢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建设,
辽宁提出加快打造清洁能源强省,内蒙古将推动“光伏长城”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新疆将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
“减污”方面,今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节点,各地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治气方面,
北京、广东等地明确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河北将巩固“退后十”成果,上海将完成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治水方面,各地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
江苏提出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山西将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治土方面,各地注重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固废综合治理,广东、重庆强调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同时,一些地方提出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排污许可制、排污权交易等改革,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共管联治;一些地区还强调,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长江经济带、黄河警示片披露
问题整改。
“扩绿”方面,各地将生态惠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提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三北”工程和黄河“几字弯”攻坚,加快太行山、黄河口、秦岭、西南岩溶、香格里拉等国家公园和南宁、西双版纳等国家植物园建设,推进城市公园和绿道体系建设。北京提出打造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城市风貌,山东将实施环泰山区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
浙江将开展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行动,广东强调高标准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
“增长”方面,各地普遍重视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积极布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生产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一方面,强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推进林业
碳汇项目开发。
四川提出打造“天府森林四库”,
云南将推进“碳汇云南”行动,新疆将大力发展沙产业。另一方面,提出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绿色工厂创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和水经济。北京提出加快国际氢能示范区、能源谷建设,河北强调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湖北提出打造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广西将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借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必将明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再迈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必将更加厚重,有力支撑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