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是当前我国立足国情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后期、经济上升期、排放达峰期的我国而言,更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绿色低碳发展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因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明确的,影响路径与操作思路还存在相当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系统性的分析与预判。
电力行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部门,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电碳协同有助于进一步破解能源生产消费的
难题顽疾,支撑各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
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
碳足迹等
政策落地,降低“含碳量” 提高“含绿量”,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中特别报告指出各国应尽最大努力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因为在温升1.5℃情境下发生的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风险将会比温升2℃情境下大大降低。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一书是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卢灿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以特别报告中指出的全球变暖幅度在本世纪中叶前不超过1.5℃这项重大的、所有国家、所有行业都必须进行深远且快速变革的全球性战略为切入点和约束框架展开分析,以中国电力行业为研究对象,注重讨论碳达峰后趋势情景设计
问题,将现实情景与未来情景分析结合起来,推导出综合效应强的政策选择。
作者在广泛而深入地分析与电力行业
减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实现全球1.5℃温控目标我国电力行业应满足的控排条件为约束前提,以电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技术型减排和执行碳定价机制控制
碳排放的经济型减排为两个重要抓手,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基于大量的实际数据,模拟生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至本世纪中叶前的峰值后趋势情景。
作者深入评估了不同的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情景对中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部门产出、服务贸易、能源消费、碳排放水平、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冲击效果及综合效应,提出了从全局考虑最有利于实现全球温升1.5℃减排目标的中国电力行业减排方案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将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期望的各国都能遵循的严苛约束条件运用到中国电力行业,这不仅为如何公平合理地将全球剩余碳预算分解到各国提供了思路方法,还为量化评估各国不同行业部门碳达峰后至碳中和前的减排策略效果提供了建模依据,有益于协助国际社会及各部门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相互联动的的减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