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

2025-2-7 13:31 来源: 东楚网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牢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2024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各类专题会议20余次,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市“四大家”相关负责同志深入现场调研督导生态环境问题整改30余次,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黄石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市自然区域禀赋特点,突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任务,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传播环保故事、开放环保设施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积极营造建设美丽黄石的良好社会氛围。承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湖北省主场活动,举办“绿色引领、科技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展览,开展“绿满家园”“亲子普法夏令营”系列宣传活动,《甜梦之城,黄石十二小时》获评人民日报海外网《无废城市 中国故事》十佳短视频征集活动优秀案例。

二、把握工作重点,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一是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黄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制定《黄石市“东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明确全市7个三级流域和24个四级流域治理单元,落实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大冶金牛河、阳新良荐河2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完善跨市域、跨县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先后与鄂州市、咸宁市签订跨境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对大冶湖流域涉及的大冶市、阳新县等5个县(市、区)实施生态补偿核算。二是抓实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新建改造城区污水管网103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1.34%,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设施安装率达到100%,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转运处置率均达到95%以上。网湖明港垸、大冶湖码头路文化公园段和大冶湖程家湾共退垸还湖4000亩。推广大水面生态渔业健康养殖,全市大水面生态渔业面积达到33万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3个,建设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0个。三是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完成造林绿化4.1万亩、石漠化治理7.5万亩,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922亩。大力实施“花城计划”,完成青龙山、大众山、团城山公园改造,完成环大冶湖生态绿道工程建设计划,新建口袋公园12个。启动大冶市金湖街道、阳新县枫林镇等7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从试点阶段迈向全面推进阶段。

三、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印发实施《黄石市2024-2025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全市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在省级13个国考城市中排名第三、改善幅度排名第一。全年重污染天数1天、同比减少2天。聚焦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完成404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完成3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主体工程,全市火电、钢铁水泥行业清洁运输平均比例达到59.4%(省定目标为56%),全市6台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18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气锅炉完成低氮燃烧改造。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5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50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495个,整治率达到97.6%。138个省控入湖排口,已完成整治114个,整治率达到82.6%,全部完成省定目标。实施红星湖、磊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提升大冶湖水质。磁湖入选第一批省级“幸福河湖”。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国家级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管控18宗,完成率达到81.81%(省定目标为75%)。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45.81%。51家在产在建矿山均启动绿色矿山创建工作,34家在产矿山中26家已达标入库。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四、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是抓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截止目前,累计完成217项督察反馈问题、984件信访交办件整改,剩余41项督察反馈问题、56件信访交办件正在序时推进。二是完成警示片问题销号。紧盯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批小建大、上马蹄湖违规填占问题,采取“月调度、季督办”的方式,压紧压实整改责任,主动协调省直相关部门来黄指导,我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三是狠抓群众“房前屋后”问题整改。围绕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和日常群众信访投诉问题,全面开展2024年度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回头看”暨满意度提升行动,采取现场检查、周边走访、面对面回访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反映问题解决与否、解决程度是否满意”等真实情况,共回访247件。

五、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有效推动节能降耗。完成14家存量重点用能企业及25个新建高耗能项目节能监察报告,全市能耗强度下降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批复,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208亿元。二是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制定2024年节能技改项目清单,目前完工22个,在建14个。新增湖北省绿色工厂1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完成排污权交易89笔,成交金额 949.40万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办理笔数全省排名第一。大冶市低碳采冶、智能制造装备和阳新县原材料、生物医药、品牌鞋服等6个产业纳入湖北省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名录。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入选省“无废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三是扎实做好项目谋划。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领域16个项目入选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生活污水管网改造等8个项目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共争取资金 4.58亿元。西塞山采煤沉陷区牧羊新城一期项目获国家重点地区转型发展专项资金5714万元。

六、筑牢安全屏障,切实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一是主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开展尾矿库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对137座尾矿库进行全覆盖排查,完成21个隐患点整改。扎实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整改问题80余个。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37.2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6.39%。二是统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印发实施《黄石市生物多样性规划(2024-2030年)》,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绿盾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涉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绿盾”176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三是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推进“两打”专项行动,全市涉危险废物犯罪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6件,发布各类环境违法典型案例5批。深化落实“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97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8件。

下一步,黄石市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黄石,为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石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