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宁县:做足“碳”文章,促进“绿”转化

2025-2-8 13:19 来源: 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武宁县林业局

近年来,武宁县围绕“两山”转化战略需求,探索基于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产业的生态资源抵质押贷款机制,签发全省首批乡村林业碳汇并获收益,造林碳汇项目率先在全国温室气体自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获批公示,实现了生态资源、生态产业、生态融资的良性循环。

重视“碳汇”,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武宁县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实际行动落实节能降碳号召。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林业碳中和领导小组,开展了县、乡、村、组四级林业碳汇工作培训,发放林业碳汇宣传资料3000余份,切实营造社会氛围;制订了《武宁县林业碳汇碳中和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罗坪镇长水村作为试点村,选定“四旁树”作为试点样本,设定一个周期为20年;在核证碳汇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点碳汇的多渠道消纳方式,并选定一批合作商户,建立合作积分兑换实物产品机制,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计量“碳价”,摸清生态价值家底

为破解技术难题,武宁县积极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支持,推动全县林业碳汇准确计量、有效开发。一是先后实施了全省林业碳中和、林业碳汇计量监测、ccer林业碳汇开发等省级试点,精准测定并绘制了生态系统分布图,搭建了GEP数字化展示平台。二是积极探索“林长制”“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林长+基层林业”联管共治新模式,并通过“碳汇+生态修复司法行政一体化”改革试点,实现以司法手段服务保障“双碳”目标。三是坚定不移实施封山育林政策,积极推进储备林、碳汇林建设,增强林木固碳增汇能力。2024年武宁县完成造林18120亩,封山育林13000亩,退化林修复38000亩。2024年12月9日,武宁县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获批公示,这是江西省林业局CCER林业碳汇开发试点项目中第一个获批公示的项目。

激活“碳市”,拓宽生态转化路径

在寻求外部市场的同时,武宁县积极创新交易机制,开发内部碳汇市场。一是与南昌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资源、资产、资本、产业四级转化;二是制订生态产品及其权属认定办法、生态产品物质量计算办法、价值评估方法等技术规范,同时,引进人保财险武宁分公司参与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交易的风险保障,实现生态产品交易的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成立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运营管理公司,通过流转、入股、抵押、收储等市场交易形式,融入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全面提升武宁县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产品综合利用效益。
交易“碳值”,促进生态产品变现

林业碳汇只有通过交易换取真金白银,才能验证改革的成败得失。一是与省经济发展中心、省林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率先在全省选定乡村“四旁”林木实施“乡村林碳”项目,搭建“赣林碳武宁抵消”平台,探索县域内林业碳汇交易。目前含罗坪镇长水村在内的5个乡镇9个村的“四旁”林木碳汇累计签发登记4294吨,已消纳3603.6吨18万余元,其中司法消纳3540吨17.7万元;二是创新设立生态产品监管仓,将农民自有蜂蜜、中药材、食用菌等物质类生态产品存入生态产品监管仓,帮助农民提前变现、直接变现、升值变现。同时,建设500平方米的生态产品直播中心,统筹销售特色农产品,全县物质类生态产品(如野生茶、蜂蜜等)交易达5949万元,较上年增长2.5倍;三是积极探索林权收储担保运营改革试点,成立县级林权收储担保平台,撬动银行授信担保额度6亿元,创新推出“公益林天保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经营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GEP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已授信3654万元,发放各类惠林贷款855万元,申报贴息45万元。

延伸“碳链”,助推生态经济扩张

深耕林旅融合产业,统筹森林、农田、湖泊、民宿等生态资源。一是积极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大力发展林茶、林菌、林药、林果等特色林下经济,2024年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18.7亿元;二是按照“建基地、兴加工”的思路,建成一批油茶、枳壳、茶叶等加工厂,促进三产融合,目前拥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创建省级以上康养基地、体验基地、森林乡村、乡村森林公园、百村千树46个,助力更多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三是持续丰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亲水戏水、温泉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供给,以节庆赛事活动带动武宁森林旅游持续升温,2024年实现旅游人次1240万人,旅游收入106亿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